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898章 不见刺刀红(1/2)

目录

让日军方便进来主要还是方便人民军集中使用火力,特别是在目前后勤不通畅的情况下,节约弹药显得尤为重要。

而人民军十几年来主要是张汉卿抓总的近五年来,陆军装备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贯彻得最彻底也最立竿见影的是张汉卿所提出的轻机枪与步枪子弹的口径相同,亦即两者是通用的。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应用,让刚刚腾出手的人民军的建设上了轨道。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的保障,以及对国防资源的节约,都是有显着意义的。听说张汉卿的这个思路也同时引导着欧美及日本军界对于中国国防这种发展思路的注意。

其实张汉卿提出武器通用化的想法由来已久,从大量过剩的75野炮登上炮舰、及下放到步兵团组建无数个野炮连开始,到陆炮舰用的研究,已经有一支庞大的军工队伍在接手这个事了。

更简单的枪弹通用自然是最早落实。人民军陆军通用的“汉”式步枪在1926年改进版“汉ii”,其58毫米口径就已经作为基准,规定其后的所有通用型的轻机枪及手枪的设计口径都与此相同,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弹种、减轻后勤压力、并以规模化节约资源。

之所以用58这个当时相对“另类”的口径,实在是对现代军事知识颇有“研究”的张汉卿在穿越前的记忆。二十一世纪时,世界各国专家对轻武器的最佳口径进行了探讨,基本上确认了最佳口径应介于57至6毫米之间。

由此产生了后来的国产新型qjy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的诞生,它的口径既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又坚持了国产枪弹高、高水平及特色鲜明的研制思路。

现成的结论,超前八十年的经验,张汉卿不用才怪了。

一般而论,军用制式弹药的规格,向来都是由军事强国所制定,其他国家再依军政国情与需求跟着采用。一战前后,由于德国武器威名赫赫,当时欧洲兵工厂主要以德国的792x57为标准弹药口径,这也是当时的潮流了。

尽管有人包括德代表都提出质疑,认为口径过小,使得单兵火力变弱,张汉卿却坚持反潮流而行,坚持在这个时代“勇于”开辟自己的路子。58毫米枪弹的研发,亦代表了中国武器研制要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的思想。

对重机枪,以及未来的高射机枪和机载和车载如坦克用机枪,张汉卿定下通用127毫米口径的要求,这是因为勃朗宁的成功。

勃朗宁2,即是俗称的五零点五零机枪,是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重机枪,采用127 x 99毫米大口径弹药,使用于步兵架设的火力阵地与军用车辆,如坦克、装甲运兵车等,从1921年就开始使用服役至新世纪,可说是极为成功的重机枪设计。

它经历了二战、韩战、越战、波斯湾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除了增加了快拆枪管以外原始设计几乎没做任何更动。它有多种衍生型,直到21世纪在各国服役皆有很好的评价。

这么一款好兵器,几乎是定型了的东西,要是不用,就不是张汉卿了。当然,适当地改进,变为适合东方体形的人使用也是必须的。根据这个思路,“卿”式重机枪应运而生。

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陆军两大好基友利器步枪和机枪,步枪用了“汉”,按照秤不离砣的原则,它的名字也就可理解了。

一般讲,单兵负荷标准在20千克到25千克之间,按中国人的体形,在兼顾负重和行动的灵活性时,负荷不能超过15千克。“卿”式重机枪全重仅155千克,枪身与枪架为组合式,即使加上携行弹药,两人就可很方便地携行该枪。

还有一些其他优点被采用如枪管在外表面设有散热槽,既有利于枪管散热,提高枪管寿命,也减轻了武器重量;拉机柄设置在机匣右侧,方便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和你的重逢 我家系统自爆之后 仙商赵子轩 开棺惊魂 我真不是武二代 心火枯尘 暗行城下 大佬总是被迫逆袭 妖临川 寻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