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易尘书院开文道人心难测波澜生(1/4)
密室内,周逸看着向自己行大礼的书生。
一段黑色小字飘过。
八年前,岭南诞生千万亩良田,天降功德气运于前任宰相徐公。
然而徐公却并未独享,他舍弃了这第一缕功德气运,却以宏愿加持,化作三千多股文气,暗中护佑起中土三千多名读书种子。
天地万物,皆源自于炁,如那五运六气,组合成灵气种种,供修行之人驱御,用以施术或是画符。
功德气运也属于炁的一种,它所化作的三千多股文气,自然也能被读书之人吸收,养炼浩然正气,以诗书文章为术,封印妖物。
然而这三千多股文气,也是有强有弱,有深有浅。
其中最为昌盛的那一股,落入了广元郡,大束坊,老柳巷内的一间书院里。
并且在当晚,有数十股文气坠落于广元郡中,乃是大唐诸郡之首。
都说文人相轻,可这三千多股文气却源自于同一缕功德,自然是相互吸引。
这些年来,陆续有超过一千名获得文气的中土书生,寻找到广元郡的那间书院“认祖归宗”,那间书院也因此名声大噪,得当地官员支持,风调雨顺,如今已经成为大唐名气最大的书院,被中土文人视为新一代的文宗圣地。
而这座书院,名为易尘。
至于书生唐敖,来自河西道,却是第一批拜入易尘书院的读书人,进书院已有七年,是易尘书院的十大弟子之一。
“就是那座小院吗……”
周逸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方青喻和方子期这对父子昔日所住的那间破败小院,之后陈池拜师方青喻,也一同入住。
他低头看了眼唐敖,微笑道“无需多礼,请起来吧。”
唐敖闻言,只觉神清气爽,舒坦万分,不知觉间站了起来,随即心头一紧。
他暗暗查探体内,气血并无变化,也没有其它气机的介入,纯粹是自己下意识的举动。
周逸笑着问“你师父是?”
唐敖连忙躬身道“回禀师祖,我师姓陈,字易子。”
“陈易子,陈池吗。”
周逸回想起那个反应迟钝的小仵作,摇头笑道“他如今不过二十出头,你却三十有二,为何拜他为师?”
唐敖毫不迟疑,却压低声道“因为我师身上,承载着天下文运。”
周逸沉默,却是不由想到了另一位承载过天下文运的故人,徐公徐文台。
有时承受太多,并非什么好事,不过陈池文宗种子的运数,似乎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注定了,这场文气功德的加持,对陈池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
就听唐敖继续道“弟子之所以认识师祖,是因为老师的书房里,挂着师祖的一幅画像,据说是当初师祖与老师隐居文和县城南小院时,县里的一位县丞所绘,我等入室弟子每日聆听老师教诲前,都必先参拜师祖。我师常说,师祖虽以僧人身份行走于世,可却是真正的圣人。都是为了普度世人,造化苍生,又何必拘泥于三教九流的身份?”
‘陈池的道行果然愈发精进了。’
周逸暗暗点头,小仵作能说出这番道理,显然已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真谛。
“我等入室弟子曾问师父,师祖何在,师父始终不肯作答。直到有一年除夕,师父酒后突然对我等说,师祖您许已经成佛作祖,超然于人间之上。”
听完唐敖叙述,周逸心情莫名。
他与陈池相识不过半载,机缘巧合之下产生羁绊,却没想到这小仵作学业有成,获得文气功德之后,依旧不改当年之诺,坚持称自己为师父。
周逸看向毕恭毕敬的唐敖,道“你此次出海,又是为了什么?”
唐敖迟疑片刻,道“不敢瞒师祖,弟子此番出海,表面上是受我妻兄林远扬之邀,以封妖之术,镇守航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