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荀攸与许褚(5/6)
,分为乡、亭、里,十里一亭、数亭一乡,数乡一县。所以严格称呼某人籍贯,应该是某县某乡某亭某里人,比如在《史记》中记载老子出身,就是“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刘备肃然起敬,说道:“原来此地竟是老子、伍相国、留侯、思善侯故地,当真是人才辈出之地也。”
中年人略微有些自豪道:“使君谬赞了。”
刘备又问道:“我等大军前行,天色已晚,不知道此地有没有可以让军队驻扎的地方。长者请放心,青州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绝对秋毫无犯。”
中年人便说道:“使君之名望,天下皆知,自然知道青州军纪律严明,只是我等不过乡野小民,也不懂军队驻扎之地,此番还得使君亲自过去看看才能知晓。”
刘备一路走来,都是崎岖道路和颠簸不平的土地,好不容易找到一片开阔地带可以驻扎,得了当地人应许,自然高兴地道:“还请长者前方领路。”
“二叔祖,我们柴还没打完呢。”
有个少年说道。
中年人瞪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乱说话。
刘备却哈哈大笑道:“此小事尔,众将士听令,每人打一捆柴赠与长者。”
“啊,我等乡野小民,怎么能劳烦使君?”
中年人惊讶道。
刘备却说道:“我们耽误了长者砍柴的时间,自然不能给长者造成不便,百姓要过冬,如何能缺少薪柴?”
“这......”
中年人还想劝阻,但刘备麾下的数十名士兵早就个个翻身下马,冲入丛林里用钢刀砍柴。
几乎九成以上的士兵都是农民子出身,在汉代,良家子并不是说的百姓子弟,而是指豪强子弟,平民黔首在大多数诸侯军阀眼中,甚至都不能算人。
而刘备则是少数重视黔首平民的诸侯,麾下士兵对于砍柴、种田等农事都熟稔得很。不一会儿人人都笑嘻嘻地扛着一捆柴出来,互相打着趣,一个个笑称自己手艺没拉下。
“长者这样可否?”
刘备看了眼天色,已经快临近傍晚,就出声问道。
中年人感叹道:“世人都说刘使君为忠厚之人,我今日总算是得见了,使君请安心,我必带使君找到一处合适的驻扎之地。”
“多谢长者。”
刘备又拱手一礼,众人这才重新上路。
一行人将柴火放在马匹上扎好,牵着马,刘关张和那位中年人走在队伍最前面,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出了丛林。
过了两道山梁,就站在一处山岗上,山岗离下方平原约十多丈高,能俯瞰到整个平原区域。
就看到那涡亭道路交错,阡陌纵横,大量田地和村庄星罗棋布,正是秋冬季节,河南百姓将要种植宿麦,因而田地里一处热火朝天的农忙迹象,来往百姓很多。
“使君请看,这里就是我们城父乡涡亭,那边是我们的村庄许家里,远处是建平里,再那边则是赵家里,周围总共有三亭十多个村子,约二三千户人家,栖息在这涡水南岸。”
中年人一一介绍道。
刘备站在这山梁上四处张望,远远地就看到在北面约四五里之外的涡水波涛滚滚,河畔附近正有一处茂密森林,周围有大片平地,不由点点头,指着那个方向道:“那一处正适合行军驻扎。”
“那是建平里往日放牧牛羊的地方。”
中年人就笑道:“山下就是我们许家里,现在天色还没有黑,使君可以先跟着我们进村休息休息,把东西放下,然后我再带你们去那边看看。”
“甚好。”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每日行军休整驻扎都是一件麻烦事情,今天很轻易解决这个问题,倒是很不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