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我启发你···个蛋(2/4)
皇,大概其就应该是那么个德行。
一个童年心理就有阴影,之后虽然踌躇满志,要一统天下,但是却被权力一点点扭曲了人性。
时而是志比天高的一代君王雄主,时而却像个跳梁小丑,时而如孩童般天真怯懦,时而如桀纣般残忍嗜血,说心里话,李学健老师除了身形不像个真正的老秦人外,演技无可挑剔。
另外一位就是荆轲,张峰毅的表演同样精彩,荆轲曾眼也不眨地杀了造剑人全家,但最后一个盲女的刚毅,却让他背负上了良心的煎熬,以致从此大隐于市,在救助因偷东西被人抓起来的孤儿时,一代名刺客,甘愿蒙受跨下之辱,孤傲的荆轲,始终隐忍,或是扮疯装傻嘲笑这个世界。
这个角色神来之笔就在最后刺秦的一幕,他明知道秦王知道他为刺客,仍只身上殿,一代侠士荆轲在秦王宫像小丑一样出尽了洋相,那滑稽的样子,却是其对不可一视的秦王的嘲弄,更加让人敬佩,他将计就计,表明此刻身份,足显荆轲的智慧。
电影里,张峰毅的这段表演,完全使用方言,表面上滑稽怯懦,其实智勇双全,这二者都可在荆轲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中表现出来,堪称完美出演。
可以说,从选角,到剧情,台词,再到背景音乐,这确实是很用心的一部电影。
但是结果呢?
前世,陈恺歌拍《荆轲刺秦王》,不算耗资5亿修建的秦王宫,单单是电影自身的拍摄成本就高达7000万,但是票房却只有1000万,亏损多少,一目了然。
因为在这部长达二个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中,完全看不到有什么新鲜的视觉快感,看不到导演赋予角色的新鲜构思与创意,所有的人物与构思,都被压制在那种灰黄色,沉闷的版块中,而这也正是中国电影的通病所在。
说好听点儿那叫还原历史,通俗一点儿,就是乡土气息很浓,而且还让人倍感压抑。
从电影出现第一个呆板的镜头之后,就可以预想到电影不会带给人以期待。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土围子里的狭小天地,一旦把观众诱引进来之后,就把观众死死地压伏在土黄色的小天地里,令观众的想象力无法驰骋,陷在黄土地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块鸡肋,一块被黄土地埋没的鸡肋,沉闷,枯燥与乏味。
另外就是剧情设计,陈恺歌确实用心了,这一点,易青必须承认。
只是他有点儿用力过猛,大概其是因为第一次操控这么大的投资,内心激动外加紧张,太想要表达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结果,适得其反。
刺秦确实是一个容易让人感兴趣的主题,因为这个故事可以发挥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但是,陈恺歌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却带出来一个有点儿自相矛盾的核心。
秦王要进攻燕国,但没有借口,这时候,由巩丽扮演的赵女出了一个馊主意,叫秦王放走燕太子丹,丹肯定会派刺客来刺杀他,这样秦王就能找到吞并燕国的借口了。
我勒个去!
这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吗?
秦王扫六合,需要借口?
说干你就干你,哪来那么多理由,六国的存在就是个天大的错误,干就完了。
难道还要像大老美一样,明明就是眼馋人家的石油,还非得扭扭捏捏编造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去打人家?
那叫猥亵,秦王根本就不需要。
可以说,陈恺歌这种新翻杨柳枝,已经颠覆了刺秦的原来故事。
但是,这样的故事合理吗?
秦王消灭六国,难道真的非得需要这样一个拙劣的借口?
难道还需要自己当靶子,设计出一个嫁祸于人的阴谋?
电影里,秦王对赵女的提议表示赞同的时候,易青突然有种小日本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