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之子于归(三)(2/3)
章,一篇沈约的《咏芙蓉》,一篇《论语》。这首《咏芙蓉》长孙桃夭自小便读过,只看了一眼,旁边《论语》的那一篇她却第一次看到,通篇只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庄老先生给她和高风谣讲《论语》时并未提过这句话,而世人大多也只知道以德报怨,至于何以报德,似乎没人问过。
窦夫人看长孙桃夭看着《论语》的那一篇陷入了沉思,便开口说到“今儿这天气我喜欢,先抄录一遍《咏芙蓉》吧,刚好应景。”
长孙桃夭看了窦夫人一眼,很认真的点了点头,提笔便开始写《咏芙蓉》。
咏芙蓉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桃夭啊,你觉得荷花美还是桃花美呢?”窦夫人看长孙桃夭停了笔,便笑着问到。
这个问题到是让长孙桃思考了一下,她缓缓的开口到“我出生在三月,刚好是桃花盛开的月份,家人朋友大多都爱把我和风谣姐姐比作桃花,自小到大,我们好像也习惯了,无论是衣饰、用品,还是春日插瓶,好像都是用的桃花,竟也没想过其他的。”
“是啊,这时节桃花依然都落了,但你们此次进宫请安,皇后娘娘定会留你们吃午饭,我猜这用的器具大多也是用桃花作点缀的,到是若皇后娘娘问起你们喜欢什么花,你可要如何答呢?”
长孙桃夭看着微笑的窦夫人,一时竟不知该回什么了。
“鲜花、果蔬,应时应景的最好,三月里自然是桃花、杏花,四月上牡丹、海棠、芍药都开了,这到了六七月份,无论宫里宫外,荷花、莲花也都随处可见了,若一年四季只拘泥于一种花色,生活岂不是了无趣味了。”
“母亲说的是,也不知道宫里的女官们会不会应时应景的用荷花插瓶呢?”
“这个我们今日也就是应时应景的聊一聊,你大可不必就放在心上了,让你抄录这首《咏芙蓉》,无非是想告诉你,‘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你们三人都已经是在洛阳城泛红光的人了,便没必要争一时高低,三人和皇后娘娘聊天,定是有主有次的,即使少说了几句,没能讨得皇后娘娘的欢心,也不要紧,红花还需绿叶衬,做一片荷叶没什么。再者,我喜欢荷花的品行,你看这池塘里,表面看是雨打河塘,内里都是淤泥,但荷花开的一样好,如今这朝堂比这池塘也差不了多少,你只需记得荷花的品性就好。”
“儿媳受教了。”长孙桃夭此刻无比佩服窦夫人看朝局的眼光,陛下好色、激进,朝堂中大部分官员都是阿谀奉承之辈,但唐国公府却不然,这正是荷花的品性,如今她嫁到了唐国公府,自然也要有唐国公府的气节,窦夫人虽没讲什么大道理,但雨赏荷便把该讲的都讲明白了,长孙桃夭看着细雨中傲然挺立的荷花,突然觉得周身有一股正气袭来,母亲说,当初父亲把她许配给唐国公李家,就是看中了窦夫人的品性,如今看来,父亲果然识人清楚。
“你是个一点就透的孩子,这首《咏芙蓉》即是为了应景,也给你说说咱们唐国公府的气韵,不过这也只是我的期待而已,国公府上上下下这么多人,未见得都明白这个道理,我看你今日是听懂了几分的,知道这几分就很好了。旁边的《论语》,不是为你进宫准备的,而是为了日后,今日开心,我便想把这话说与你听。你且先抄录一遍吧。”
长孙桃夭提笔写下“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八个大字,每一笔都有疑问,每一笔的笔力都飘忽不定。
“不知道?”窦夫人看着她写字的气韵,微笑的说到。
“嗯,不知道,常听人们说,以德报怨,却没人问过何以报德?认真的想了想,好像以德报怨也是不对的,可若以怨报怨,似乎也不对?”
“是啊,儒家的先生们讲起《论语》来,大多不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