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墙头草与立场(1/1)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这种二选一的情况下,古往今来,有不少人选择了第三种,游走于两者之间,成了世人所说的“墙头草”。
这种“墙头草”的评价,多是贬义。被称为“墙头草”的人,很多人都觉得应该是两面三刀、左右逢源,不折不扣的两面派。
我以前也是这样想的。
在“生”与“义”的选择中,选择“生”,会被人说是贪生怕死;选择“义”,“义”的代表人物形象伟岸,但宿命大多是死,比如那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国大义文天祥。
说句实话,类似文天祥这样的义士,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所占的比例有多少?在荣华富贵面前,能够舍弃生命的有多少?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舍生取义。
可是,生命是宝贵的。若能活着为什么要死?
于是,就有人选择了做“墙头草”,这样,似乎两者就兼顾了。
但,并不是那么简单。没有坚定的立场,随波逐流,最终只会受制于浪潮,无法摆脱,失去自我。
生命与义,就像两个不死不休的国家,两边讨好只会两边都得不到君主的信任。
以前我认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对“墙头草”什么的十分厌恶,认为它是灰色的。而随着年岁的增大,我对这个词又有了新的理解。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有两个关系不太好的人,隔三差五便在我的耳边说对方的坏话,我一直很纠结,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我应该相信谁的话。当年不太懂事,现在想想,我当时或许无意间也当了一回“墙头草”,这便是我的智慧不够,无法判断。事实证明,我并不擅长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他们两人在背后说对方的坏话,人前又是一副亲密无间的模样,一度让我觉得自己莫不是魔怔,幻想出两人不和。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这种套路我一直没学会,我的态度一直在两人之间摇摆,没有自己的观点。
后来,有了手机,接触到了网络,看到很多人因为几个不曾见过面的人的一些消息而在网上相互攻伐。有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的想法似乎受到了他们的摆布,一时间也看不出谁有理,随着战况的不断升级,爆料越多,我便越疑惑,就算最后事件结束,我也不敢相信这个结局就是正义的胜利。毕竟,我连身边的两人都搞不定,怎么能判断未曾蒙面之人的好坏呢?
后来,我便不再理会这些网络上的消息了。我既不想自以为是的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指点别人的好坏,也不想在一波又一波真假难辨的舆论中失去自我。
越长大越不相信这个世界非黑即白,而我的思想却还在这个阶段,也真是让人忧心。一件事的发生,究其因果,其中的关系可能是错中复杂,千丝万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与判断,就像国家打仗一样,死伤无数,不问对错,唯有立场不同而已。
有一天,风很大,吹的小树左右摇晃,不禁就让我想到了“风吹两边倒”,可是我又不认为它是“墙头草”。尽管那风来势汹汹,它摇晃的厉害,它依旧深深的扎根在泥土里,无论有没有风。随着它的长大,它就会长旁边的大树一样,动摇的越来越少。它的选择从来都是脚下的大地。
也许,“墙头草”的选择从来不是在“生”和“义”中的求存,而是开辟一条新路。就如我在争论面前从妄言对错,到不再理会。不是因为我已经变的沉默,不敢发声,而是我对这些事情永远保持怀疑的态度,人也不是不会犯错的。
我也不再是因人言而观点动摇的“墙头草”,因为我也有了我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