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茶楼闲谈(2/4)
情的。
更别说这些山民和山民,村民的孩童对刘延拓那是绝对支持。
所以就算三人有什么别的想法。
也不可能成功反对刘延拓。
别说这些山民不答应,就是各村的里长们也不会答应。
结果可想而知。
“二位学兄多虑了,此事我也身不由己,非我所愿也,且我帮助山民,乃感其救命之恩,非大德也,高师,张师皆乃德才兼备之人,如二位有真才实学,想必来年必然高中”
刘延拓定了定神,向二人拜道。
二人听后,皱了皱眉。
“哎,不瞒建德兄,在下如今已二十有八,定启兄也已二十有六,今日乡试已是我等第四次参加了,自十五岁为童生以来,屡屡参考,确屡试不中,如今也非洪武之时,哪怕秀才也能入仕,我二人也并非胸无点墨,非无实学,只因出生微寒,受人排挤,这才屡试不中也”
虞成献向刘延拓拜道。
“想我等早年也算出息,早早得童生,生员加身,然因家境贫寒,如今即将而立,确无官身加身,以致如斯地步,我等也是毫无办法,才想求助于建德兄啊”
郭敏汝也叹道。
之后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向刘延拓述说着自己的过往。
刘延拓听后,皱了皱眉头。
原来二人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是早年家中还是有两亩薄田。
这些还得拜朱元璋时期的恩泽。
按后世标准,那也算是小康家庭。
二人也家境较好,故而早早的能够入读广州学院,学习知识。
而又因为二人勤奋好学,再加上二人也想让自己家人更进一步。
故而在学院中极为刻苦,故而早早的考中童生,生员。
获得参加科举的机会。
只是让二人没有想到的是。
这时二人家中确突遭变故。
家中薄田被士绅,高门以各种理由强行兼并。
而二人也在考取童子试的过程中败北。
未能考中秀才。
虽然拿到了院式二等,勉强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然而在乡试中确屡屡不中。
而家中也因没有了田亩收入,而生活日艰。
到如今二人上不能通过乡试考中举人。
中不能在考童子院式获得秀才。
下又不能帮助家里,解决困境。
可谓是进退两难啊。
当然这二人仅仅只是一个代表。
其实如二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原先家中还有些薄田。
然而确被士绅阶层以各种理由兼并。
而又不能考取秀才,举人。
并不能改变自己平民身份。
最终只能艰难度日。
虞成献和郭敏汝还算好的。
如今家中因为父母勤劳,勉强能糊口。
比二人过得还惨的人,大有人在。
而也因为二人不能更进一步,家中收入也很微薄。
故而如今都要到三十而立之年。
连媳妇都没有取上。
让二人如何甘心。
如今摆在二人面前的路。
要么继续坚持参加科举,要是能考中,那就是命运改变,一步登天。
要是考不中,那就只能如此艰难渡过余生。
所以当二人才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刘延拓的身上。
刘延拓听了二人诉苦,心中思索着。
人生百态啊。
这大明立国才多久啊,也就五十多年吧。
土地兼并,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啊。
“还有和你们一样的人吗”
刘延拓想了想,问道。
“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