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王小玉祭灵(1/2)
公孙家是虎口大户,街北头算是公孙家的地盘。
公孙进昨夜溘然长逝,在虎口也算是一桩大事,他的身后事自然也要大办。他生养了七子二女,加上媳妇,加上女婿就是十九人——老七公孙俊坐享齐人之福。
更不用论什么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啥的——枝枝杈杈林林总总,光自己人,算来都有一百零六人。
河南丧葬习俗讲究事前准备充分,尤其是家中有年事较高的老人时,甚至提前几年就预备下了棺木和寿衣。这样做没有催老人早去之意,反而受众人称赞,认为这样的儿女有孝心。
公孙进老俩口的棺材七十大寿时早已经备好。
那时他们还健在,所以给他们预备的棺材,叫“寿棺”,当时按惯例漆成红色。公孙进的棺头阴刻着一个蓝色的“寿”字,老伴的棺头是个“福”字,字的周围镌着金色的富贵不断头的吉祥图案。
当年?“寿棺”做好后,每年都要刷一次漆。然后在棺材头上搭了块红布。
郑州一带的“寿棺”又不同。做好后不漆、不雕、不画,人死后才雕画棺材头,俗称“金材头”。
漆的颜色也有讲究,五十岁以上漆黑色,七十岁以上漆咖啡色,九十岁以上漆红色。
棺材的用料首选柏木,因为柏木质地坚硬,不易腐烂,民间还认为柏木又可防穿山甲钻墓啮咬亡人尸骨。
公孙进老俩口的棺材都是用十二根柏木做成,俗称“十圆(愿)心”,请的是虎口最好的木匠,东街的唐木匠做的。
寿棺用六块棺木拼合而成,天(盖地(底)、两墙(两帮,术士认为代表日月)、两头,每一块都要用独木做成,俗称“六独活”。
也有用四独木的,两头可借用其他余料,这样省事省材料,木匠得会计算,精心配搭。但最忌讳用五块,迷信认为会造成“五鬼闹房”的恐怖局面。
公孙进老俩口的棺木的长度都是六尺六,内宽二尺一寸。
“六”在河南方言里音“录”,与“禄”同音。??“六尺六”含有双“六禄)”,取其吉祥意。
棺材板的厚度也有讲究,一般底、墙、盖的厚度依次是“三四五(寸)”或“四五六(寸)”。除去盖,俗称“三长”。两端的头都是短的,民间称为“堵头”,术士们称为“彩头彩尾”,俗称“两短”。
一提到棺材,大家自然就会联想到死人,这在人们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都有一种暗示作用,因此也就产生了“三长两短”这一俗语,隐喻棺材,讳射“死”字,通俗、形象、生动。
当一个人身处危险境地或冒着生命危险去处理一项事务时,亲人往往会担心地说:“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即源于此。
公孙明身为长子,系万千重担于一身。
他熬了一夜,长跪在公孙进的灵堂前,望着十多年前就已定做好的那口大棺材,心生感慨,当年精心做这棺的人——唐木匠早已驾鹤西去了。
谁能想到,现在棺材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了,真可惜了老祖宗那么多的讲究。
他熬了一夜,和兄弟们也争执了一夜。千头万绪,心乱如麻。
父亲已经火化成灰,那一小袋骨灰是直接放棺材里吗?
最后,老二说,父亲好歹也算是虎口名流,顺应潮流,还是得买个不错的骨灰盒好看。
其余众兄弟都沉默不语,公孙明也沉默。
天未破晓,殡仪馆的车已经来了,大家忙的手脚并用。有人忽然问
“老七呢?”
老七公孙俊和老大公孙明相差二十七岁,公孙大娘曾经笑着说,俺娘一辈子光顾生娃了……
公孙俊正头疼呢。
他是镇中心校的职工,挂着名。他又是虎口汽车运输站的经理。
他早已结婚,有对可爱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