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纪检衙门(2/4)
朱由校就笑了。可以说,赵秉忠毫不吝啬的对着太祖皇帝一顿吹捧。
他推崇太祖皇帝朱元璋,这一点朱由校早就知道了,没想到在这里写上了,看来他还真的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迷弟,而且还是铁杆粉丝的那种。
放下手中的题本,朱由校笑着说道:“说说你想怎么办吧?”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是,陛下。”赵秉忠躬身说道:“密奏制度,弥补了很多历代监察的不足;虽然会有官员相互猜疑之嫌,可臣以为这是舍本逐末。”
“官员行事坦荡,凡事没有偏私,自然不会畏惧。我朝律法对于诬告惩处之严,自然会严惩那些诬告的官吏。”
“只是在朝廷上,一定要做到明辨是非,调查清楚,证据详实,切不可胡乱定罪。是以臣以为,朝廷尚缺一个衙门,专门负责调查密奏之事。”
“如地方官员弹劾官员,以密奏告知朝廷,朝廷必然会派人详查之。如果依旧以刑部大理寺去查,或者派遣朝廷钦差去查,消息容易走漏。”
“何况朝廷官员盘根错节、相互勾连,很容易出现徇私包庇的情况。所以臣以为,朝廷当有一个衙门,可以随时随地去查,可以暗中悄无声息去调查、去接触那些密奏的官员。”
“如此一来,可以核实情况,二来可以保证消息不走漏。”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个衙门就类似于纪检委,只要有人密奏弹劾,那么纪检委就派人下去查,而且还是秘密的调查。
的确是需要一个这样的衙门。
想了想,朱由校说道:“东塘锦衣卫可堪用?”
听到朱由校这句话,赵秉忠的脸顿时就严肃了起来。
如果让东厂和锦衣卫在密奏的事上插一手,那事情肯定就会变得非常糟糕,这个不是自己设立这个衙门的初衷。
于是赵秉忠面容严肃的说道:“臣以为不可。”
如果用东厂和锦衣卫去查,臣以为还不如派遣朝廷的钦差去。锦衣卫军伍粗鄙、不堪大用;东厂宦官之属,贪财而胆薄,不是良臣。”
赵秉忠这话说得非常不客气,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锦衣卫和东厂全都是陛下的爪牙,而且这些人没有什么公正的心思,一方面贪权揽财,另外一方面心眼小,根本没办法做成大事。
一句话,就是他赵秉忠根本就看不上东厂和锦衣卫。
赵秉忠这话说得令一边的陈洪都有些尴尬,毕竟赵秉忠说的可不光是东厂,直接就把宦官全给装在里面了。
这话听了怎么可能不尴尬?
朱由校倒是没有生气,反而在预料之中。赵秉忠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要是不这么直白的说实话,自己还真就不敢用他。
于是朱由校问道:“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行事?”
“臣以为,当在通政司下设一个衙门,如有地方臣子密奏贪腐之事,便由此衙门派人去调查;核查清楚之后,再回京参奏,同时将人犯逮捕进京,进行审问。”
“谁来审问?”朱由校看着赵秉忠问道。
“臣以为应该交给大理寺。”赵秉忠面无表情的说道。
这倒不是他拍朱由校的马屁,或者他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而是他的心里真是这么想的。
赵秉忠继续说道:“通政司负责调查,大理寺负责审问;至于刑部和都察院,负责监督和解释大明律。”
“臣以为如此,方能够多方制衡,减少冤假错案。毕竟监察,是要让清者更清,严惩贪污官员。”
朱由校看了一眼赵秉忠,心中有一些感叹。
谁说大明朝没有人才,这就是一个人才!
这想法多超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