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三十五章 春种秋收(六)(1/2)

目录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

有一种说法,欧洲文明是小麦文明,亚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则是玉米文明。

指的是洲际特产,此话有些偏颇。

黄河流域小麦种植量一直大于同期整个欧洲。

尤其是西欧,夹根烟没抽完不小心就出国了。

玉米明末传入中国,最早因其形状色泽人称“玉蜀黍”。

属于耐旱高产作物,种子可以食用,秸秆可以喂牲口,茬子烧火。

生产队大面积种植,玉米也是李之重家的主食之一。

窝头、锅贴和发糕都是以玉米为主材做的,入喉生涩,但可以管饱。

玉米在嫩的时候掰下煮熟,味道甘甜,籽粒爽脆爆浆,不失为一道美味。

偷玉米也是孩子们的乐趣之一。

不敢拿回家可以野外烧烤,生大火。

带皮将玉米棒子放在火里,烤制二十多分钟就差不多了。

一般不到十分钟就有人开吃,搞的大家都怕吃不着,不得不装了一肚子半生玉米。

这也是这个时期生产队派专人看护的原因。

玉米杆内有瓤,富含水分发甜,也是孩子们的零食之一。

玉米瓤和高粱瓤晒干后是引火极品,防风易燃,是一些老烟民的必备之物。

土默川种的都是红高粱,耐旱耐涝,根系非常发达。

据说有白高粱,李之重没见过。

高粱米口感很差,吃过高粱米的人都记忆深刻,口感粗糙、味道有点苦涩。

高粱面和莜面可做二莜面,可以略改善其口感。

高粱面和点儿蒿籽儿能出拿糕,拿糕筋道有弹性,蘸上调好的盐汤倒也不错。

蒿籽儿是野生的。

秋天等蒿子结籽发黄后,割下置于房顶晾晒存储。

冬来野外浇地结冰,把蒿子背出来放在冰面捶打,一粒粒针尖儿大小的黑黄色颗粒掉了下来。

如果在土地面上捶打,那就蒿籽儿和土都难以分开了。

一来太小,二来颜色接近。

蒿籽儿产量极低,一大捆打上一把,这也是古人没有驯化它的原因。

说人“蒿籽儿大的心。”讥讽其人心眼小。

高粱秸秆破皮后可以编席,黄白中带有红色花纹,很是漂亮。

葶子(最上面一节)可以契篇篇。

脱了粒的散穗高粱,一个高粱的变种,可以扎扫地扫帚,工序几同扎笤帚,还可以扎锅刷。

高粱头抖落高粱籽剩下的穗子,可以放在腌菜瓮里打白沫,几乎每家菜瓮必备。

高粱叶子和玉米叶相似,但较窄,花序呈圆锥形,花长在茎的顶端。

高粱籽实一般为红褐色,除供食用外,还可酿酒,国内的几大名酒的酿制都缺不了它。

谜语有云:“青竹竿,十八节,上面坐个红脸关二爷”,指的就是高粱。

高粱和豆子在古代做军马饲料居多。

高粱口感差,豆子吃了后放屁不止,直到豆腐的出现豆子的命运才好多了。

高粱霉霉是其实是高粱病变的副产品。

在高粱出穗前,小伙伴们就开始在高粱地里寻找。

判断是否是霉霉需要一定经验,穗状呈现紧实饱满状,有六七成把握了。

不过为了不伤好苗,最好掰开一探究竟。

霉霉出穗前通体发白,内外一致,状如粉笔。

出穗后开花变黑,不过未全开的也能吃,就是一染一嘴黑。

霉霉味道清甜,草香浓郁,嫩的口感爽脆,老的像干吃炒面,咽的慌。

没有什么不是饥饿的农村孩子不敢吃的。

糜黍也有霉霉,不过个体太小且量少,小伙伴们打的不多。

霉霉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火影:我是大反派 灰网 死刑犯的生存游戏 三国之龙皇降世 红楼之神级贾琏 这个看脸的修仙世界 那些投行教会我的爱情 我在西幻过日常 背锅大掌门 非正经捕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