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时代已经不同(1/2)
其实面对突厥南袭的分析,唐俭说的一点都没错,李承道也是这么分析呢,否则历史上颉利也不会和李世民在渭水之侧还没开战就杀白马,定渭水之盟。
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南侵,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南边富饶,游牧民族基本是食肉为主,他们很缺盐,茶叶(补充维生素等)等物资,遇到冬季寒冷的天气,一旦南边农耕民族关闭边市,或者运输困难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得到这些物资供应,就不得不南下劫掠。
一来二去,游牧民族觉得劫掠比边市贸易还要方便,边市还要依靠牛羊来交换,劫掠直接就是无本买卖,岂不是比边市好得多,所以才导致了北方游牧民族几乎每年秋季,入冬之前都会南下打草谷。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北方游牧民族是没有税收制度的,他们基本是朝贡为主,平时牧民在整个草原放牧,人口密度几乎每平方公里一个人都达不到,如此散漫的体系,作为游牧民族的可汗们,在这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年代,又该以何种方式统治他们的子民呢?又该以何种方式让各个部落聚拢起来呢?
答案就是战争,只要一打仗,各个部落的青壮力就会自带粮草武器马匹,参与南下的攻略,这个时候统治者的地位就可以体现了,也就出现了游牧民族难得的向心力。
统治者一来可以看清楚各个部落的实力有多少变化;二来又可以体现自己的地位,彰显自己的实力,让某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不敢轻举妄动;三来用南下劫掠的手段,来达到聚拢人心,团结各部落的目的。
当然,如果南下遭受大的损失,统治者的地位也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很多原本言听计从的部落,会重新审视可汗是否有继续统治草原的实力,这时候,各个部落之间的战斗就会重新开始了。
突厥是没有灭亡大唐的实力的,起码现在还没有,颉利只不过想在大唐高层更迭之际,拿点好处,顺便威慑下新生的大唐。
但现在时代已经不一样,用议和的方式,固然能达到同样的目的,这也是一个用最小的代价换来大唐和平的上上之策,可以让刚刚从战乱中活下来的百姓喘一口气。但李承道并不准备这么做。
你或许会说,只要到了冬天,此次小冰河世纪来临,以东突厥颉利为首的游牧民族将会迎来重创,借此机会,大军北上,岂不是手到擒来?为何要在现在面对不可一世的突厥铁骑呢?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兵力还没部署到位,整个大唐完全没有战备的前提下,为何不放下身姿来求和呢?求和并不可耻,隋唐争霸之时,南边靠近突厥的势力哪个不是给突厥朝贡,哪个不设法先缓住北方,否则后背有突厥的压力在,谁敢放心逐鹿中原。
李唐的江山难道不是在对突厥的卑躬屈膝中打下的!
李承道之所以想在这个时候与东突厥硬碰硬干一场,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承道想借东突厥南下之机,提前开启大唐的扩张之路,不是从打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东突厥,而是灭这个时代最强盛的骑兵开始,威慑万邦!
“臣反对!”
今天李承道并没有出现在皇宫,说话的是威慑岭南诸州,镇压辅公祏叛乱,平定江南地区,拜扬州都督、宗正卿的李孝恭!
见到原本人畜无害,卸下兵权后,一直在长安城里声色犬马,防止被李渊猜忌的李孝恭竟然在此时站出来,众人皆是一惊。
裴寂想不明白李孝恭此时站出来是出于什么目的,在所有人都试图用议和的方式来解决此次突厥南下之危时,李孝恭突然冒出来,到底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谁的意思。
此时身为兵部尚书的屈突通看了李孝恭一眼。
“皇上,目前我长安兵力十二卫所领上番府兵3万,护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