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造桥(2/4)
轩然大波。
沃尔沃毕竟是世界顶级的工程机械企业, 以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至少还需要五到十年时间, 才能与沃尔沃竞争。
瑞典人的办事效率也足够快, 他们很快的就从瑞典运来了部分的生产线。
有了瑞典人的支持,整个重型机械厂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个最辉煌的时代,老旧的厂区一夜之间也焕发了新生。
与之相比,富康工程内部却多少有些人心惶惶。一旦重型机械厂崛起,首当其冲的就是富康工程。
青河市这点小地方支撑不起两家工程机械企业,附近的市场规模也不足以让两家工程机械厂存活。
当年的装载机厂,就是被重型机械厂挤兑的快要破产,而后才被李卫东收购。而李卫东又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将重型机械厂逼向了破产的边缘。
如今,沃尔沃收购的重型机械厂,和李卫东的富康工程之间,也只能够一个活下来。
包括丁友亮在内,富康工程的管理层多少都是有些担忧的,他们毕竟没有跟这种国际级大企业进行过直接竞争。
一大清早,丁友亮就找到了李卫东。
“董事长,沃尔沃的工程师昨天已经到了,估计重型机械厂那边马上就要开始调试新的生产线了。”丁友亮略显急躁的说。
“应该不是核心设备的生产线吧?”李卫东一脸淡定的接着道:“只要沃尔沃没有把核心技术搬过来,咱们就不用着急,况且我也布局的沃尔沃会那么轻易的把核心技术送到中国来。”
市场换技术,一直都是中国面对外国投资者时的重要策略。然而总有那么一部分的外国投资者,又想要中国市场,又不愿意拿出自己的技术。
工程机械领域便是如此。
国外的工程机械企业,早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虎视眈眈,而且也迫不及待的想来赚钱。
然而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只是技术落后,但工业基础还是有的,自己可以生产工程机械,虽然性能差一些,将就着也能使用。
很多发展中国家,完全没有工业基础,那是真的什么东西都造不出来,所以只能任由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宰割。
本身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也是中国可以拿市场换技术的依仗之一。
因此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工程机械企业就已经开始跟中国企业进行合作。从最初建立零配件的合资厂开始,到合资成立完整的工程机械制造公司。
国内很多的工程机械巨头,也都有与外国企业合作的先例,比如徐工与卡特彼勒,三一重工与约翰迪尔,常州机械与小松制作等。
然而这些外资企业却并不愿意将核心技术带到中国来,他们与中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以后,便想方设法的用各种手段去获得企业的股权。
就比如徐工和卡特彼勒成立的合资公司,当时双方共同出资8200万美金组建了一个挖掘机企业,按照4比6的股份比例共同经营。
按照徐工的计划,在出资和持股方面,自己可以吃一些亏,但只要卡特彼勒能把先进的技术拿过来,到时候就不愁合资企业盈利问题。
然而这家合资企业却一直在亏损,这完全超出了徐工的意料。
亏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卡特彼勒不愿意将核心技术带到合资公司来,而没有核心技术,那就只能继续从国外购买。
而这也是合资公司亏本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一支从卡特彼勒的国外公司,购买核心的产品。
这也是许多外资公司的操作,在制造业的圈内不是什么秘密。
而卡特彼勒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逼迫徐工退出合资公司,从而达到独资的目的。
之后的几年,卡特比例利用增资扩股等方式,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股权,而徐工的股权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