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锄清

第一百六十八章:有些人事后总是一哆嗦(1/2)

目录

衙门内,彭始桐听着外面老仆的哭喊声已经消了,他吐出嘴里的血水,纵然口腔火辣辣的疼,却不由冷笑连连:

“诸位老爷难道就不怕我大清杀回来吗?到那时你等的下场必然不会太好!”

“我劝诸位还是迷途知返的好,若不然,我大清天兵一至,定叫尔等化作齑粉!”

“哼嘿!”王昌兴从鼻息里喷出一声冷笑:

“你我算起来也会老邻居了,你可觉得我王家是贪生怕死的人吗?”

“我为华夏,纵死留存在体国人的心中,尔等助纣为虐,纵然一时存活,也只会遭了亿万华夏子民唾弃!”

“尔等便是活着,也只是被戳了脊梁骨耳!”

彭始桐冷哼一声,紧闭双唇,不再言语。

王昌兴站了起来,缓缓走向了彭始桐,待到他身边时,低声道:“有件事忘记告诉你了,你那几位兄弟,是皇爷特意放走的!”

“你说什么?”彭始桐脸色大变。

他父亲彭而述当年跟随军伍,在西南效力,先后历时十数年的时间,这才铲平了南明朝廷。

彭始桐虽然还没有考中秀才,但是在自家父亲的熏陶下,倒也是一个知兵的。

听闻王昌兴的话语,彭始桐一颗心都提了起来。

从彭桥去襄阳,最近的道路唯有一条官道,恰好又经过张氏的一个庄子,名唤张岗。

他就说为何张氏投靠朱慈炯,自家兄弟去襄阳的时候,那紧邻官道的张岗张家众人,却没有阻拦……

此时听闻王昌意这么说,彭始桐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脑门袭来,只让他生生打了几个冷战……

王昌兴呵呵一笑,满脸都是戏谑:“你可知道你作为叛国罪,又是被军中直接抓获,本该直接砍杀便是,为何皇爷却要将你交给地方官府来审判吗?”

……

宋朝时,包拯将府衙审案,从主审官不见罪犯由官吏转述制度,改为了当庭审问制度后,华夏的法律制度,就已经健了,甚至审核标准要比后世都高了不少。

在宋朝,银幕上那样的审案,被称为‘推勘’,其后必须经过‘录问’、‘检法’等三审制度,才能最终定案,甚至更是出现了五审制。

其间每一次疑犯喊冤,案件就要有新法官接手重审。

而且犯人也不需要下跪!

而到了明朝,为了防止受害人、受冤人“控告无门”,更是允许多头控告、越级申诉,也允许多头受理。

案件受理之后,按律责成案发地之县政府负责初检、上报。

若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案,则有乡老负责调解,一般案件有县官审核后给予执行。

凡是大型案件、人命案件,必然地方官初审,然后呈递上一层官府审核,州府觉得有疑问,就会下发到邻县再审,邻县将审核结果再次呈递州府,州府若是觉得还有不清楚的,就再发另外一个邻县审核。

直到案情准确无误之后,才会呈报中枢裁定。

如此,每办理一个大案、命案、要案,需经过“初?复?检?详?拟”的四县一府一中央共审的复杂过程。

等到鞑子入关,才将嫌犯受审下跪,定位官方标准流程。

至此,才出现电视上那种跪着审案的奇葩!

甚至,若是女子作为原告,更是要滚了一块钉子板,能够活下去才准上告——若是死了,那便是羞愧自尽……

至此,才出现了葫芦僧审葫芦案的奇葩……

……

清初,“包拯”、“海瑞”还不是后世的那个人人熟悉的大青天形象。

黑暗统治久了之后,百姓渴盼能够有一个讲理的地方,于是“包拯”、“海瑞”这样的清官形象,就经由戏文给发扬光大了……

正是因为太过黑暗,于是老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致命偏宠 九王妃她又躺赢了 开局就剑道无敌了 少主夫人她又跑了 寻金笔记 迷夜的柳叶刀 离宫烟云记 武仙之躯 荻花枫叶染红妆 她是天赐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