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杨善的危与机(2/3)
太后脸上缓缓露出笑容,赞许道“杨大人忠贞不二,哀家不会忘记的。”
“快起来吧。”
随后,二人便开始商议如何拿下朱祁钰的摄政之位。
这事孙太后没什么好主意。
杨善已经入坑,也就放开了,全心全意给孙太后出了个主意。
这个主意其实是朱祁钰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就在昨天,于谦去见了石亨一趟,告诉了他这次出击不设监军的事,然后消息就被大嘴巴的谭裕传开了。
没过多久,京师中的兵将们,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杨善在无意中听说一群放假出门的士卒在谈论此事,于是便留心听了一会,又叫过来两个士卒问了一下,便大概猜到这个消息的原委。
原本他不想多事,但是今天孙太后突然逼他弹劾朱祁钰,没办法,他只好跳上贼船。
既然打算干这件事,眼下没了退路,杨善也就不藏着掖着,直接把这个消息拿了出来。
大明的监军制度始于太宗皇帝朱棣,这个制度在靖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确保了军队的稳定。
开始是宦官监军,后来又加上了文官领军,彻底消弭了武将造反的可能性。
朱祁钰最初只是给了石亨“出关不封刀”的权力,最多就是一些腐儒跳出来阻拦,朱祁钰也不在于。
但是,现在朱祁钰又拿掉了监军,直接让石亨领军,这么做就让一些文臣很不爽了。
不过朱祁钰运气好,自从他说服了兵部尚书于谦之后,这件事就基本定了下来,毕竟在这个风雨飘摇社稷不稳的时候,石亨仅仅只有五千兵马,并不能威胁到江山社稷。
再加上于谦的干练和果决,大佬们也基本不再出头,文官们闹了一阵就消停下来了。
当然,消停下来的原因还有,朱祁钰给他们安排了一大堆任务,限时完成。
至于宦官集团,随着王振一系的倒台,基本上都在装鹌鹑。
况且这次出击是深入草原,很有可能有去无回,有资格当监军的太监少监们才不傻呢。
因此,朱祁钰也就没有太在意。
不过朱祁钰不在意,杨善在意了,并且打算利用上。
孙太后听杨善说了这个消息,眼中精光爆射,立刻道“郕王果真是胆大包天了,连太宗的祖制也敢打破。”
杨善点点头,答道“此事的确不妥。”
“我大明朝自太宗以降,凡事出动卫所必有监军。”
“此次武清伯率军出击,郕王殿下居然特许不设监军,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万一石亨有了什么心思,那大明社稷很有可能会动摇。”
“毕竟,武清伯也是沙场悍将。”
孙太后点点头,道“的确有这种可能。”
杨善又继续道“还有就是武清伯。”
孙太后奇道“武清伯怎么了?”
杨善答道“武清伯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一同帅军与鞑子战于阳和口,西宁侯和武进伯均战死沙场,只有武清伯单人匹马逃了回来。”
“这种贪生怕死之辈,怎能独自领军。”
孙太后大怒“杨大人不说,哀家还不知道呢。”
“这石亨居然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郕王居然也敢用他,还真是昏聩啊。”
“如此作为,怎能担起摄政之位?”
杨善看着佯装大怒的孙太后,没说话。
他已经给孙太后找到了两条朱祁钰的罪状,剩下的就看孙太后该如何发挥。
孙太后这会心情舒畅了很多,问道“明日就看杨大人的表现了。”
杨善躬身行礼,大声答道“臣万死不辞。”
对于孙太后打算谋算自己的事情,朱祁钰是一点都不知道。
他只是在思考总督独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