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姜枫坠马(1/2)
喜讯传回府中,姜老夫人喜极而泣,立刻命府中二管家姜明给府里下人每人加发一个月的月例。姜明欢欢喜喜应了,然后跑到前院愁眉苦脸地与裘叔道,“六少爷满月宴已经花空了账上的银子,庄子里的庄稼还没收,铺子里也没大笔进项。”
除了发喜钱,大爷入翰林院必定庆祝一番,处处都需要用银子……姜明愁得直叹气,与裘叔商量道,“要不,小人把这事儿跟二爷说一说?”
姜二爷忙着贾知茂的案子,此事关乎全局,怎能因府里缺钱用这等小事让他劳神。裘叔笑道,“不急,老夫先派人去逢春药铺先支两百两回来应急,若是不够,再请示二爷。”
逢春药铺有二爷五成的股份,这门生意一直是裘叔照看着,不走府里的帐,所以姜明也不知道逢春药铺每月的收益有多少。听裘叔这么一说,姜明立刻觉得神清气爽,“两百两足够了,有劳您老费心。”
府里的下人们每人多领了一个月工钱,身为有功之臣的雅正、姜慕筝和姜慕燕每人得了一匹细纱、两件首饰;腊月和正月跟着忙活的姜大郎和姜二郎也得了文房四宝。这些东西都是从姜老夫人的私库里取的,姜老夫人私库里的东西多是姜二爷塞进去的,一家上下,皆大欢喜。
小姐妹四人和郑采薇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姜松调职的事。姜慕锦言道,“我一直以为大伯要入国子监呢。”
去年十月国子监一案,包括国子监司业在内十数人被革职发配,至今国子监的空缺还没补齐,姜二爷为大哥运作差事,也一直是奔着国子监去的。但姜松面圣后却入了翰林院,这出乎姜家人的意料,让她们惊喜万分。
姜慕燕含笑道,“入翰林院比入国子监要好。”
郑采薇常居瀛州,对康安各处并不了解,转头问小姜留,“六妹妹,为什么入翰林院更好呢?”
因为国子监是大周最高学府,但翰林院却是相当于是大周的高级人才储备库、国务院秘书处。大伯入国子监混得再好,最高也就是国子监祭酒;但入翰林院则可能入阁拜相。左相尹骞、天章阁学士杜海安、吏部尚书丁海全等人,皆在翰林院呆过。有这个可能,大伯就会被人高看一眼,姜家在康安就安稳了几分。
不过这些不好直接对郑采薇讲,姜留浅显易懂地答道,“国子监是教学生读书的地方,翰林院是学东西、涨本事的地方。咱大伯入了翰林院,会变得更有本事。”
郑采薇明白了,兴高采烈地问,“那大伯入翰林院后是几品官呢?”
姜留“这得看朝廷的安排,不过翰林院的官职品阶并不高。”
大伯在礼部供职精膳司郎中,为正五品。就姜留的了解,翰林院中最高的职位是翰林院学士也才是正五品,大伯入翰林院既然是专司史书纂修,品阶一定会往下降。
“往下降也没什么,这只是一时的,等大伯涨了本事,自然而然就升上去了。”郑采薇不懂朝中事,但她通军中事,“这就好像当先锋营副将一样。先锋营副将虽然带兵不多,但只要有本事就能立大功,很快就会升为将军。”
姜留点头,“对,一样地道理。”
姜慕筝的手落在柔软的细纱上,也是满脸地笑。姜慕锦看看二姐又看看三姐,忽然眸子亮晶晶地道,“如果编的书能印刻,那二姐和三姐也就跟着扬名天下了!”
姜留用力点头,“对,扬名天下!”
这跟王幽影和王幽馨去年紧急出诗集求活命不同,她们出的诗集只是寻书商刻印几十册而已,大伯主编的这本小篆溯源是呈给万岁过目的,大伯还因此入了翰林院,书还没出名声就已经打出去了。一旦刻印,便不是几十几百,而是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想到几十万人拿着两个姐姐的参与编写的书读,姜留忍不住跟着飘飘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