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祸得福(为掌门“一厢情愿丶”加更1/5)(1/3)
…
“大都督,此二人不能轻易饶恕!”
李衍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见说话之人是太学生中的一人。
此人,五官端正,眉宇间透出一股坚毅。
李衍看着他,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学生陈东。”
听陈东自报家门,李衍心道“原来是他!”
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的六贼之名,就是陈东给定的。
蔡京等六贼,三人被诛杀,一人放归田里,另两人也实际上成为了戴罪的逃犯,可以说,陈东是始作俑者。
东京危机,金军包围东京汴梁,并向宋钦宗赵桓提出要求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各万头,绢帛一百万匹;把燕云两地之人一律遣返原籍;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和这三镇所辖的全部州县治与金国;赵桓尊称金国皇帝为伯父;还要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作人质。
赵桓在金军紧逼东京之时,本来也打算像他老爹赵佶一样逃走,但在李纲等人的强烈劝谏之下才不得不留守东京。
不过那个时候的赵桓,严重缺乏抵抗的决心,便与李邦彦等投降派一道一心求和,准备全部接受宗望的条件。
后来,李纲组织人马积极抵抗,种师道等人又带来了二十多万勤王兵马救援。
赵桓才转为主战。
再后来,姚平仲发动了偷袭,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
姚平仲不敢担当罪名,逃走了。
这样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开始幸灾乐祸,并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还攻击李纲闯了大祸。
赵桓听到这些,又改为听信投降派的话,变得惊慌失措,然后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和种师道撤职。
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立即带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后来,这几百人滚到了几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太学生。
有人可能会问,宋朝有这么多太学生?
这得说赵佶、蔡京等人办的太学太成功了。
每届三千,学时八年(由于学生入学时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对学生学习年限掌握比较灵活,很多不到八年就毕业了。),一届一届又一届,慢慢的,太学生积累的越来越多。
不过因为官位有限,所以太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其本上,连一成的就业率都达不到,大多数太学生毕业了之后,是没有机会补官的,尤其是寒门学子。
最终,这些太学生或是成为私塾教师,或是成为小吏,或是成为幕僚,或是反复攻读,亦或是干脆就沦为无业游民。
这也是李衍要两千太学生赵佶君臣很轻易就凑出来了的原因,无他,太多了,机会又太少了,而且李衍还三包(包分配,包就业,包安排家眷。)。
见陈东他们把事情搞得这么大,赵桓害怕不已,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
这样的答复,群情激奋的太学生们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都打破了。
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
赵桓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
李纲复职后,重新整顿队伍,下令凡是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
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涨,具有一战之力。
但赵桓不敢坚决抵抗,仍然派人与金人谈判,妥协退让。
宗望见李纲复职,宋军大振,也有些担心,再加上宗翰的部队被阻在太原不能对东京汴梁进行合围,遂不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