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红楼梦后四十回,讲了什么?(1/2)
一恨鲥鱼多刺。
鲥鱼和刀鱼、河豚,并列为“长江三鲜”。
据《直省志书.丹徒县》记载:“鲥本海鱼,季春出扬子江中,游至汉阳,生子化鱼,而复还海。”
春天,大批成群的鲥鱼会从长江口进入淡水区,沿着长江的主干道西行,同时分布于江淮地区的支流也能引诱来不少鲥鱼。
鲥鱼极鲜美。据说会吃的人,连鳞片都舍不得刮去,吃时,先吃鳞,取一两片放在嘴里慢慢吮吸回味,然后才是吃肉,鱼肉肥而不腻,放在嘴里慢慢嚼,口味绵长,最后是吃骨。连骨头都是鲜美的。
但由于大量捕捞和工业污染,长江中的鲥鱼已经基本绝迹。
在安徽境内长江流域的鲥鱼主产区,某张姓渔民在1994年意外捕捞到了一条两斤的小鲥鱼,这已然是最后的记录了。
……
二恨海棠无香。
海棠花是一种极美的花,中国特有的花种。
苏轼曾有诗云:一树梨花压海棠。老人是梨花,少女是海棠。
京剧《游龙戏凤》里有这样的唱词:“好人家,歹人家,不该斜插这海棠花。扭扭捏捏十分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可见海棠总是风流蕴藉的。
如此美艳风流的花,却没有香味,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
三恨红楼梦未完。
张爱玲曾说:“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
————
后来她才知道,八十回后是续写,并非曹氏原作,也难怪顿觉“天地失色,日月无光”了。
没能看到《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张爱玲一生的遗憾。
以至于她晚年到了米国,还要专门抽出精力,以十年时间研究《红楼梦》,考据出了一本《红楼梦魇》。书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插曲之一》,《初详〈红楼梦〉》,《二详〈红楼梦〉》,《三详〈红楼梦〉》,《四详〈红楼梦〉》,《五详〈红楼梦〉》。
由此可见张爱玲对《红楼梦》未完的遗憾有多深。
……
为什么《红楼梦》缺了后四十回?
有一个理论是:
作者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代。曹寅是康熙的儿时好友,在康熙朝管理江宁织造府,家世显赫。但雍正时就被抄家,败落了。写《红楼梦》时,后四十回也写到了贾府被抄家,这还得了?这不是映射现实吗?所以不敢流传出去,就被砍掉了。
……
红楼梦的影响力,席卷整个中国文坛。
以至于专门有一个名词:“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
一本书,催生出一个学问、学派,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可见其影响之深广。
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
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自此正式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
是一门非常严肃正经、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学问。
……
《红楼梦》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
多次被评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100部。
《红楼梦》对中国文学的意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女性视角”。
自《红楼梦》开始,中国古典才算真正拥有了非脸谱化、非附属品的女性人物形象。曹雪芹以尊重和平等的方式去写这些美好的女性,排列“金陵十二钗”等。
黛玉,宝钗,凤姐,香菱,袭人,晴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