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饥荒岁月(1/1)
饥荒岁月是阳谋写的一本新小说,是新媒体的素材,不过内容有点乱,说是准备写成新媒体了,但为了突出一个穷字,写成了纪录片。
1942年河南全省遭到旱灾,秋粮完全绝收。大旱导致蝗虫遍地,蝗虫过境后,大地连一点绿色都不留。在大面积受灾和饿死人的情况下,河南省政府主席发出十万火急的电报。
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哀鸿遍地”,灾民“嗷嗷待哺”。
蒋介石却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并认为省政府虚报灾情。在他的指令下,河南要上缴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不变。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国民政府驻河南战区的蒋鼎文、汤恩伯,仍强征军粮,几乎掠走了农民所有的收获。
农民手中没有丁点儿余粮,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饿死。
活着的人们,踏上了逃荒要饭的漫漫征途。
战乱、天灾、人祸,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蔓延。
1943年春,灾情发展到顶点。当时,为防日军来犯,他还强征民工数万人大修黄河。结果工程没有做好,而死亡者不计其数。
“水旱蝗汤,河南四荒”,河南人民把汤恩伯列为四害之一。
惨不忍睹的大饥荒从1941年开始,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收成大减,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
到1942年,持续一年的旱情更加严重,这时草根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
灾民开始大量死亡。
许多地方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
一开始,人们还只吃死尸,后来饿狠了,杀食活人也屡见不鲜。
在大饥荒中,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失去父母,多少孩子没了生命。年幼的孩童,已经被饥荒夺走了属于他们的天真笑容。
当美国记者白修德终于来到河南灾区时,眼前的惨状让他深受震动。
路旁、田野中一具具尸体随处可见,到处都是野狗在啃咬死尸。
白修德曾看到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婴儿和两个较大的孩子,长途跋涉找食物,已非常疲倦。母亲叫两个较大的孩子往前去下一个村子找食物。孩子回来时,母亲死了,那婴儿还在吮吸着母乳。
有的家庭把所有的东西卖光,换一顿最后的饱饭吃,然后自杀。
那时,很多爹娘都留着眼泪将自己的孩子卖掉,可卖掉孩子能换回来的,仅仅是几块饼。
当时很多逃荒难民中的女孩,只要在路上发现有着急娶媳妇的男孩,两个馒头就嫁了。两个馒头不值钱,可当时,或许能救一家人的性命。
而这些仅仅是通过图片看到的,真实情况也许更加恶劣。
当时的事实证明,一旦政府采取有力的赈灾措施,这一场灾荒是完全可以人为控制的。
据悉,在后来日军攻克的汤恩伯部仓库中,仅面粉便存有100万袋,足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