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新的军衙(1/2)
谁都听的出来,那黑痣男是这个案件的关键人物。
即使不是幕后黑手,也应当是联络人。
而且从他能跟楚刺史争吵来看,那应是一个级别比较高的联络人,而不单单是个信使那么简单。
只要抓住黑痣男,就能顺藤摸瓜,弄清背后真相。
这年代想要查人,自然应当先去刑部案卷里查,看看他此前有没有犯过事,是不是逃犯。
当初武承运也想查,但是苦于没有人手,柳奭则不一样,他的命令到刑部,立即会有数不清的人手去查阅卷宗。
两天之后,柳奭便在中书省公房里,见到刑部尚书抱着卷宗前来报告。
刑部已经查到一名黑痣男,并且将其画像拿去给楚怜心辨认,确定那就是当日与楚刺史争吵之人。
柳奭接过卷宗,仔细阅览,那人名叫杨雄(极有可能是化名),本是一个书生,但未能考取功名,在十年前成为一名年老致仕的礼部侍郎的西宾,负责教授那位侍郎的孙女儿读书。
谁想那杨雄竟然对那女学生起了歹心,意图行不轨之事,那女子拼死不从,逃脱了出去,并喊来了人把杨雄给抓住,痛打一顿,送入官府。
虽杨雄未曾得手,但那女子毕竟是官宦人家的小娘,于是官府从重判罚,判了个充军发配,其实也就比秋后问斩稍微好那么一点儿。
杨雄虽是书生,身手倒也矫健,半路上竟然让他给逃了。
他想到受此劫难皆是那女子一家所引起,不免对那家人怀恨在心,于是暗中潜回去,在那家大院的水井之中下毒,一家四十余口全部被毒死,无一幸免。
于是那杨雄便得了“夺命书生”的绰号。
这便是那卷宗上的全部内容,柳奭又看了看,此案发生在贞观十五年,剑南道的昆州,距今已经整整十年了。
当时太宗皇帝正在征伐高句丽的途中,听闻此事之后立即颁下圣旨,务必捉拿此人归案,以正法纪。
刑部当时便发下海捕公文,并画影图形,四处抓捕,没想到那夺命书生却如人间蒸发了一样,再没露过面。
十年过去了,那件案子依然在刑部作为悬案挂着,未曾抓住人犯。
没想到这夺命书生如今却在育州刺史府露面,还成为育州案的关键人物。
柳奭看到这里,不禁揉了揉眉心,这竟然是一个十年都未曾抓获的案犯,可见其早已有了固定藏身之所,上哪儿查去?
皇帝把这案子交给他来协领调查,难道要在他手里也成为悬案?
如此,追查那背后通敌叛国之人,线索便断了。
柳奭长叹一口气,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
……
这些天武媚一直在大明宫养伤,李治一边亲自照顾,一边批阅奏折,日子竟然过得异常恬淡。
这一日,看到柳奭的奏折,是汇报案情的。
柳奭已经弄清了重要嫌犯的身份,也算是有重大进展,下一步就是要重新发下海捕公文抓捕,那需要时间。
李治看了也很烦闷,这案犯十年都未曾抓获,岂是那么容易抓的?
不过现在也没有别的线索,只能顺着夺命书生这一条线追查下去,也就只能是等了。
李治拿着奏折对躺在榻上的武媚感叹道:“看到柳相这份奏折,朕倒想起当初被御史逼迫之场景。
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有许多事未曾经过验证便上书空谈,即使弄错,也不用担任何责任,故而便可以口无遮拦,随意攻讦,也实在太过了些。
太多时候,朕都不清楚这奏折上哪一句话是真,哪一句话是假。
若他们攻讦不是为了公心,而是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为了拉帮结派,挟私报复,朕又如何知晓?”
武媚微笑着道:“陛下,人心隔肚皮,不单单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