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苦衷(1/2)
这是奇袭,完可以打胡国一个措手不及,当时明竹不同意之后,很多人便是说明竹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另一派认为明竹是对的,因为苏木这个计谋风险太大了,因为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战略,这跟当年韩信的暗度陈仓没有区别。
但是打仗贵在出奇,出奇才能致胜。
明竹口口声声要北伐,然而苏木提出来的这个主意他最终却没有采纳。
不过,明竹首先是政治家。
政治家在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首先算的是政治账,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目的,无一不是政治目的。
所以,明竹先算了政治账。
明竹北伐的目标,是搞定北方,除掉胡国。
但是,这个目标没有实现。
因为胡国不是速亡之国,子阳去世之后,胡国一片欣喜,胡国之人许多都给明竹写信,劝他不要负隅顽抗,赶紧投降。
但是,明竹并没有回信,他只是道,“拒正义而临有罪,是战无不胜的。”
他相信,只要他们手中握着正义,而胡国是有罪的,他们就一定会胜利,一定能够成功。
不过,他没有搞清楚,胡国是无罪的。
此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对于分崩离析的四海来说,统一,是唯一的出路。
只有天下得以一统,人民才可以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社会才能得到安定,才能得到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平定天下,能够使天下得以统一,就是对的人。
如今,胡国、子国、陆国三家鼎立,三家都想恢复天下一统。
可以说,他们三家都是正道。
面对胡公,可以说拒正道而有罪,可是面对海澄、桑峰的时候呢?
海澄、桑峰,可以根本就没有罪过,可是子国还是夺了人家的地盘。
子国夺了海城,夺了丰州,也不能说是靠正道。
这不过是一个政治口号,根本就不是真实。
可以用来鼓舞子国军民的士气,但是要说这话说得对,就不对了。
在建国的道路上,胡国一路也是走得坎坷不平,困难重重,但是,不是因为他们有罪,而是因为没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士族不喜欢胡岚的唯才是举,因为这个举措,便是将士族中的许多人都排除在外了。
因此,胡昀很清楚,自己想要得到士族的支持,就要废掉父亲之前所立的唯才是举。
于是,一从胡岚的手中接过位置,胡昀便是下令恢复了九平中正制。
通过九平中正制,就可以保证这些士族世世代代都可以做官,通过这个办法,就可以和士族讨价还价,达成政治交易,所以,如今胡昀通过这个制度,就得到了士族的支持。
明竹之所以不采取苏木的建议,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如今胡国的国军不是昏君,将帅都是人才,没有那么容易就被消灭了。
而且,丰州的特点是易守难攻,周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平原,四季常青,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丰州,适合避难,适合守成,但若是要主动出击的话,就很困难。
所以,这也是子阳一定要夺取丰州的原因。
但是进了丰州丢了海城之后,子国就是既走进了可以保自己的密室,又是走进了一条无路可走的死胡同。
休养生息可以,想夺得天下,就很困难了。
李如微淡淡道:“所以,子国只要出兵,必定会失败。这就是这些年来为什么明竹每次出兵都一无所获的原因,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决定的,子国的政权,命中注定,只能偏于一隅而霸。”
所谓中原得鹿不由人,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江允沣道:“而且,明竹也不是将略之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