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投奔(2/2)
声讨朝廷。看见那位没?”明若楠指着一个略有些驼背的老头,此人一副尖酸刻薄的模样,着实不像什么好人,“听说是凉州城监牢塞不下了,才给他放出来的。”
元靖逗了逗儿子,始终觉得不太对“凉州?”
“不错,这外头最远的是打中州来的。你算算,咱们这檄文发出才两个多月,兵都没开始练呢……”
元靖也没想到自己能有如此的号召力,他想起梁太师的话,也明白,并非因他是民心所向,而是因百姓被逼无奈,才将赌注押在了他身上。
这段日子,西南已经挤不下了,几位将军决定,将练兵之地改到了新安郡。好多来投军的人都是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毕竟就算檄文写得再冠冕堂皇,他们这举动,说到底还是造反……
既然是造反,便有风险。那有点儿身家的,定是都不敢冒这个险,皆持观望态度。来投奔西南的,大都是被朝廷逼得忍无可忍。
渝州、惠州、淮阴三地,赋税已提高到之前的三倍,百姓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粮食,最后自己却都落不到手里一粒米。即便这样,仍有不少还欠着朝廷税银,砸锅卖铁都补不上,走投无路之时,听说西南能吃饱,便把心一横,纷纷背着行囊来了。
突然来了这么多人,明若楠也很是头疼。竟还有不少四五十的大叔拖家带口,甚至还有年过七旬的老者……
据京城行军起码上千里,明若楠十分担心这些老伯走一半,直接呜呼哀哉了。
主将元靖,整日同几位将军耗在一起,而明少主坐镇大后方,却愁得直挠头,只好干起了了老本行,带着大伙儿挖梯田、垦荒地!
新安郡将十多年前洪灾淹坏了的田地,重新开垦起来。广南郡在荒漠中种上胡杨,准备时机到了移些住户过去。四十五以上,军队不收的男子,连带着妇人、老者,都可以上明若楠这儿报名,大家一块儿开荒种地,屯田建房。
年纪大的,体力跟不上,就负责伙食或者运输。
明若楠在田间地头跳跃地不亦乐乎,可新迁徙来的百姓们却都是十分惊诧,哪儿有贵人亲自带着一块儿种地的道理?
他们习惯见着贵人要先叩拜再山呼,但这位却嫌他们浪费时间,往往百姓刚准备跪,明若楠便扛着锄头进山了。
转眼寒冬又至,可西南行军北上的号角始终未吹响。
全大宣的百姓都在翘首观望,不懂怎么这檄文发文都快一年了,两头却还没打起来……之前屯的粮食难不成白屯了?
京城里各种揣测的都有,勤政殿更是被众臣踏破了门槛,而争论的主题始终是为何西南还不出兵。有人猜测,他们是在屯粮,有人猜测他们是在练兵,还有人猜测他们是准备偷偷出兵……
而然真实原因,却是众人万万都不会猜到的。
只因嚷嚷着要出征的主将夫人,被按在家里,不让动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