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大干快干(1/2)
肖南光跟着众人走了出来,心里也在不停的盘算,胡卫国这个人他很了解,都是当年打过仗的老军人,对国家的忠诚那是没话说,国家让他去死也不会有半点迟疑,但是思想上就有些保守了。
国家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不就是计划经济无法实行下去,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困难不得已而为之吗?所以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改革开放呢?就是要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让自己走出去,了解世界接受世界,在肖南光眼里就是要打破陈规放手一搏。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改革开放,这个问题整个国家都没有人完全能够说得明白,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用自己的脚趟出一条路来。
现在的改革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遇到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现在就瞻前顾后,迟疑不定,这么下去怎么实现国家的富强梦想?
国家现在要辽北省扩大产能,虽然一下子提高二成有些超出辽北省的能力范围,但起码说明南方的需求增大了,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了,这就是个好现象,你胡卫国做为一省之最高的领导,就要坚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怎么能当面发起牢骚呢?
有些不妥,有些不妥呀!
肖南光心中暗道,但是他也知道胡卫国当着一位副总理的面“放炮”绝不是无的放矢,他的主张在高层那里是有很大基础的,改革开放是邓公一手主导的,但邓公绝不是一言九鼎,很多老人对这种提议都有不同意见,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先进行改革开放尝试一下。
现在看来,改革绝对是利大于弊,而且还是远远大于,看看现在沈城的老百姓身上都穿上了“的确良”,“的确良”这种材料可就是从国外进口的纺织机制造出来的,很多人还买了电视机和收音机,短短两三年就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些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改革这几年也有很多不符合国家利益的缺点出现,这也是造成高层的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原因,肖南光就怕反对的意见占了上风,到时候风风火火的改革就会面临夭折的危险。
肖南光微微叹了口气,改革的路上绝非一帆风顺,他希望改革一直进行下去,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省、辽北省顾问委员会成员,听上去好听,但已经没有多少实权,话说回来,胡卫国算是有实权吧,丁惠中算是有实权吧,但改革的总负责人那只有寥寥几个人而已,他们才是决定改革开放是否可以进行下去的关键人物,其他人只能执行,他肖南光更是差得远。
现在肖南光的任务就是培养出一批人才来,为国家以后的发展贡献力量,做好这些他就心满意足了。
丁惠中带来了国家的任务,胡卫国和陈铁龙表态坚决服从任务,这会议刚刚结束一天,由上至下的命令就发了出来,今年钢铁、煤炭、面纱、石油的产量都要大幅度增产,每个城市都被下达了指标,而且是死命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那就要接受严惩。
而阜城也接到了来着省里的命令,今年煤炭产量要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去年全年产煤一千万吨,那今年就是一千两百万多吨。
这个命令一下,阜城的领导顿时傻了眼,一千万吨已经是阜城历史最高产量了,现在一下子猛增到一千两百万吨,增幅百分之二十,哪有这么增长的?怎么增加?天上掉下来吗?
两位主官跑到省里还想找领导诉苦,结果当场就被胡卫国和陈铁龙给骂的狗血淋头,只能灰溜溜的回到阜城,这是死命令,有条件要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没有了退路,那就干吧,结果全市都打出了口号大干两百五十天,煤炭增产两百万吨,向改革开放献礼。
这个口号一下,整个阜城都沸腾了。
煤炭增产二百万吨,这可不是单单煤矿的事情,多挖快挖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