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三家工厂的决心(2/2)
煤炭是很重要,但是问题同样也非常大,拥有数万工人的矿务局本身就臃肿不堪,一线工人数量才占所有职工的百分之三,剩下的就是所谓的管理人员,除了那些维护人员外,剩下的就是机关干部,他们无所事事人浮于事,对矿务局没有多大贡献,但工资也不低,存在着大量的平均主义。
现在国家对煤炭也很挠头,主要是煤炭价格太高,在能源领域国家还是计划经济,你产多少我就收多少,现在矿务局年产量能达到七百万吨,一吨煤差不多一百多块钱,但是国外的煤炭要远低于这个价钱,一吨煤也就六七十,里外里有三十多块钱的差距,国家一年要从地方购买超过五亿吨的煤炭,每吨三十多块钱的差价就是一百五六十亿,这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宋立峰对国家的难处也了解一些,毕竟他以前是国家工业部工作,站的高眼界就高,工业部门也是存在大量同样的问题,只是没有煤炭行业这么严重罢了。
煤炭价格过高的问题还是成本,其中人力成本占了大头,国家随便一家煤矿就有数千人,阜城矿务局在国家范围能也能排上号,职工都接近十万了,这些人每个月的工资就数千万,同比国外同样产量的煤矿,职工人数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即便人家工资高,可是效率更高。
国家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正在寻求办法,可办法似乎只能是消减职工人数,提高生产率,那怎么消减人数呢?难道让他们全部失去工作?全国煤炭行业职工三百多万人,再加上这些人背后的子女父母,算下来必定超过千万人,这牵扯太大,国家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就成了一个死结,要想把这个死结打开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