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气得吐血(2/3)
要“清君侧”,并提出改年号为“隆兴”。。。,甚至还作了一首诗。
“天锡雄材孰与戡,征西才罢又征南。冕旒端拱披龙衮,天子今年二十三。”此为赵谂所作之诗句,此年赵谂为二十三岁。。。其弟赵恢更是配合赵谂,于自家住宅柱上题字“隆兴某年如何如何。。。”
赵谂此言不过为狂生狂言耳,哪里是真正的欲叛逆朝廷?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言随后被一个名叫句群的学生告发,于是赵谂事发,全家被拘押至京。
谋逆之罪乃是大罪,依宋律,当夷三族,不过宋帝赵佶明察秋毫,认为赵谂是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状,于是只诛赵谂、赵恢兄弟二人,父赵庭臣谪贬琼州,其家人发湖广编管。
这就是赵谂谋逆之案,而赵谂是被曾布举荐的,因此曾布也因为此事而受到了牵连。
言归正传,蔡京一身朝服走在御道之上,蔡京一脸铁青,鼻子似乎也是歪的。。。
蔡京头顶一顶,进贤冠,上身穿了件紫色官袍,下着紫裳,紫色袍、裙之内衬以白花罗的中单,束以罗大带,领间加垂约两寸许的白色方心曲领,束革带,革带间系挂玉剑、玉佩,锦绶,脚上是白绫袜及黑皮履,手上拿了一只象牙笏。
蔡京人虽为中年人,但相貌、风度却不减当年,此时一身的宰相朝服,更显得相貌堂堂,是仪态万方、风度翩翩。
可此时的蔡京铁青着一张脸,有些扭曲的鼻子,却是大煞风景。。。
蔡京是被李三坚气歪了鼻子。。。
李三坚第一道奏疏是为其师苏轼鸣冤,而蔡京与苏轼可是冤家对头,此时李三坚不但为苏轼等人鸣冤,还自请入“元祐党籍”。。。。。。
“崇宁党禁”可是由蔡京牵头,皇帝赵佶首肯的,此时李三坚居然公然违逆,公然与蔡京叫板,如此岂能不使蔡京是愤怒异常?
黄口小儿,安敢如此?
此时的李三坚算是将蔡京得罪狠了,两人之间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可谓是已经达到了不死不休之地步了。。。
李三坚的第二道奏疏更是将蔡京气得差点掀了房顶。。。
李三坚的第二道奏疏直言蔡京“币制新政”的利弊,要知道蔡京的“币制新政”为其得意之作,并且目前已经初显成效,国库收入已经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
可此时李三坚居然妄言“币制新政”之弊,如此岂能不是蔡京是更加羞愤?
李三坚的第三道奏疏还好些,为“元祐皇后”鸣不平,但也是将蔡京气得够呛,原因就是废“元祐皇后”孟氏,也是蔡京及其一干心腹党羽所为。
黄口小儿,安敢如此?蔡京心中又是怒骂道。
若说两人之前有些过节,是莫名其妙的事情,可现在两人算是政见完全不同了,是完全站在了对立面了,已经是成为了一对冤家对头了。
蔡京与李三坚,一个为大宋宰相,一个却是小小的地方州官,两人身份、地位可谓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一名州官将当朝宰相气得吐血,这也算是大宋的一大奇观了。。。
若李三坚是一名普通州官,依蔡京目前的权势,拿下李三坚治罪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可李三坚是为皇帝赵佶亲擢之州官,为赵佶的潜邸之臣,为赵佶的心腹大臣,如此蔡京一时之间,却是彷徨无计。
这也是蔡京愤懑的原因之一。
“明公何故如此性急?”蔡京想着心事,正疾步快行之时,耳旁传来一句问话。
蔡京闻言转头,只见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赵挺之也是一身的宰相朝服,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新擢朝廷右相赵挺之,原为吏部尚书,后擢为尚书右丞,随后就被赵佶擢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是为大宋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