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灾民到此(1/3)
第九十一章 灾民到此
果然,“巡视组”前脚刚走,灾民后脚便来。携家带口,面色苍白,神情紧张。古代大多数农民终其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这一趟过黄河,到河北来,自然有些怕生了。
冀南道总管府也来了信,信上说“但凡接收灾民的州县,与受灾县一体奏请蠲免钱粮赋役。有三点要求,一是不要死人,二是不要骚乱,三是不要让灾民离境。只要能做到这三点,尽管洒漫去做,一切后果由上面承担。”
上千灾民,他们的家园被风灾毁掉,已是身无分文,很多人甚至衣不遮体,在寒风冷雨中瑟瑟发抖。
更冷的是他们的心情,海堤修复、海水退去之前,他们已经无家可归,只能任由官府驱赶,在官兵的监视下登船,被运到四面八方安置。灾民们先送到了南皮,赵璐接收了一部分之后,剩下的被赶到了沧县。
一路上官兵们的粗暴对待,除了出山东吃了一顿“赈济粮”外,到现在不给饭,全靠灾民们自己吃些野菜,豆子。让他们饥肠辘辘、满心凄凉,对即将开始的流民生活,充满了恐惧和怨气……
“凭什么城里人都不走,就让咱们乡下人背井离乡!”
路上,到处是这样愤懑的牢骚声。
“粮食不够吃的,又不想让咱们这些乡巴佬塞满城里,害那些官眷不方便。”有老人冷笑道“自然把咱们往外面里送,哪里能接,就送哪里,只管送出了山东,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哪里有州县愿意接收灾民?白吃他们的,白占他们的地,受灾的又不是他们。”灾民们忧心忡忡道。
“咱们就是些讨人嫌的累赘。”老人愤懑道“哪有喜欢灾民的官府?”
“这么说,咱们肯定不受待见了。”灾民们的情绪愈发低落“这次说不定回不去了……”
“说不定还要白做苦役呢!”有人猜想到。
“有口粥吃,有片草庐遮雨的就不错了。”一个老人幽幽道“就怕发的粥稀得没几粒米,那非得饿死人不可,我们这些老头死了也就死了,可那些娃儿就苦了……”让他这一说,上了年纪的老人都面色凝重“世上的最惨的事,无过于逃荒了,唉……”
“在南皮分出去的那些人可就有福了,不要这样赶路,稀粥现在也吃得上了。”
悲观情绪愈发浓重,许多灾民又怕又饿,呜呜哭起来。
“嚎丧什么!”送灾民的官兵持着鞭子,大声呵斥道“沧州城就在眼前了,都赶紧滚起来!”
灾民们不由往前面望去,见前面大路上有许多横幅,写着八个红色的大字。灾民中有识字的人大声念出来道
“患难与共,赈灾恤邻!”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就是这个意思,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让灾民们感到舒服多了。
走近了之后,灾民们忽然闻到一阵饭香,再抬头看前面,一团团白气升上了空中——正是饭熟了时特有的蒸汽!
“咕嘟!”三万多灾民顿时口水直咽。却见又有一队威武州兵约莫三千多人齐齐走了出来,横在灾民和埋锅造饭地的中间,灾民们只能望饭兴叹了。
一个青衫官员和押送灾民的人画了押,走上前来“各位乡民,大家路上辛苦了……”
有人道这是县太爷!
于是一下子跪下去一片,都磕头道“县太爷……”
“诸位快快请起。”秦时扶住一位老者道“折杀本县了。”
“求大老爷可怜,”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坚持给他磕头道
“给我们一条活路!”
“求大老爷可怜,给条活路吧……”灾民们七嘴八舌附和着,不分男女老幼,都使劲的磕头。秦时的眼眶湿润了,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他亲手扶起几位乡老。
“诸位乡亲快快起来,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