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麻辣烫(1/3)
第九十九章 麻辣烫
仿佛约好了一般。
季考一过,天气顿时寒冷下来了。学生们放了假,家里收成又好,自然是舒舒服服的呆在了家里烤火过日子。
可四万灾民就苦了。
他们过来沧州的时候,所带的衣服极少,有的不过是身上一件罢了。
这些天出工下来,攒了不少粮食,换了许多旧衣服。可那些衣服都很薄,这寒风一划,都受不住了。又要出门做工改造盐碱地,不然靠着例发的口粮,日子过不下去。即便躲在屋子里,也要盖棉被,烤火才不会生病。
前面的安排已经完成了“得食”和“有居”两个环节,徐清以为万事大吉,可他现在意识到,真正的挑战来了。
忽悠商人的一招肯定不能再用了,可官府里也拿不出这一笔款项来购置御寒衣物。当然,时间已经到了十月间,灾民不过十几天就可以走了,徐清也可以让灾民们硬抗过去这十几天。
可徐清有强迫症啊,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接收了灾民,拍胸脯保证了对灾民如家人,那就要负责到底,决不能食言而肥。
要不怎么有传言说徐清是天神下凡呢,徐清一发愁,立即有了好消息传来。
而且一来就是两个。
其一,消息从黄骅港传来,说的准确一些,这个消息来自渤海。
原来,在处理奚族遗留的一大批物资的时候,有大量的毛皮衣物,皮革制品。渤海全国一起用还用不完,故而挑了一些半新不旧的毛皮衣物和皮革制品装船,送到了沧州。
当然,也不是白送,渤海还却许多铁制工具,小麦大米,布匹绢丝等中原产物。断红尘这一次让人把这些毛皮衣物送过来,也是想做一笔小小的交易。
四大船,压的满满的,徐清问,这怕不是有十万件大衣?押船的船老大搓搓手道
“么有么有,只有四万件袍子,四万件袄子。暖和得很,就是稍旧了点,都洗干净了,晒好了,不脏。”
那就是八万啊,怎么也够了,徐清心喜,拍拍船老大的肩膀问他“你们打算换些什么?”
船老大讲“一件狍子换十斤米,或者四两布。”
徐清疑惑道“几十万斤的米,你们这三艘船能运回去吗?”
船老大“不嘞,还有好几艘船,这里港口太小,进不来。换了米,我们再换布,就能运回去了。”
“哦,那你们能在这里留几天?”
“换完就走,换完就走,”
“好吧好吧,你们把货卸下来,我给你们安排食宿,还有一些事情和你们商量。”
卸了货,徐清这边早已经安排好了一顿筵席,菜式里头有辽东菜,有中原菜,还有徐清家里的炒菜,从船老大到水手力壮都吃得直不起腰来。
宴后,徐清与船老大商量和灾民交换衣物的事。船老大惊讶,灾民到这里躲灾,居然还有钱赚。徐清解释一番,到最后,船老大差点痛哭流涕,他道,要是碰见徐大人这样的好官,当初他们家就不会流落辽东了。
两方约定好兑换地点,说优先给灾民换袄子,给沧州百姓换袍子。袍子较长,御寒却不利于干活儿,袄子较短,也比较厚实,御寒也好干活儿。
除了衣服,还有毡帽、毛鞋等东西可以交换。有道是一帽顶三袄,对于长期要在外的灾民,毡帽显得比较重要。故而也有先换给了他们。
十斤米一件大衣,一斤米三块钱,一件大衣三十块,这放在98折都有人抢的后世,不知多少人抢破脑袋。
即使在这里,似乎也非常火爆。换了灾民的之后,剩下的,在沧州就显得杯水车薪了。此时,船老大也发现了这个商机,沧州本地的百姓就能消费如此巨大,若是通过商队连接整个中原呢?那岂不是暴富?
草原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