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三辽通志》(2/3)
通志》修好,就是朝廷认可的汉人。娃儿也得去学校里读书,以后要是能上个郡学,有个功名,那就更好了!”
《三辽通志》这是在划分好辽阳、辽东和辽西这三个新的行政区后,朱见济想着要弄的一本官方地方志,以便于捏造,不对,是从历史长河里寻求这三个省份建立的合理性,同时促进这片地区多种民族的混合、汉化,而决定编修的。
三辽之地地广人稀,但生活的民族很多,如果不能塑造出一个共同概念,那总会闹出点事儿来。
现在大明在思想输出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不赶紧的把这件事做好,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而所谓的内容,无非是替生活在这边的多民族论述下血统来源,最后合流到华夏这个族群里罢了。
反正女真是外来的通古斯野人,这是朱见济认定的,不可更改。
但其他人不是。
认真算起来,还真有不少能划到诸夏这个范围里。
像蒙古,其族群概念一直等到成吉思汗打出“一代天骄”成就后才正式形成,在此前一直都没有过具体的思想来促进草原上诸多部落的融合,甚至还普遍存在有“认不清爹妈,我是野生孩子”的情况。
要在这方面掺点私货,说蒙古来源于北迁的古汉人,那也是挺方便的。
好忽悠嘛!
而且这事跟南北朝时北方大族帮鲜卑统治者攀亲戚不一样。
虽然都是在论述“夷人入夏则夏”这个东西,但行事主体不同。
一个是鲜卑外族为自己谋求统治中原的合法性而做的,一个是朱见济在扩大“华夏族”这个基本盘而做的。
距离唐朝和往上诸代,那种让无数外族人对因为“我有汉人血统”而自豪,纷纷改换门庭,死皮赖脸当个汉人后裔的强大文化吸引力,终究是过去好几百年了。
西晋后期拉胯成那样,也能让出身匈奴的刘渊觍着脸说自己是老刘家的后代,追认刘禅当孝怀皇帝,发誓匡扶汉室,还公开鄙视他真正的祖宗呼韩邪——
当时刘禅的几个儿子可还活着呢,对这人的行为也很无语。
唐朝的安禄山跟唐玄宗打配合,弄了个安史之乱,但也曾经在宴席上,因为被人嘲讽是“蛮夷”出身而气的摔桌子,跟对方约架决斗。
五代十国,世道动乱,也能让沙陀人打出大唐旗号,自认为“李氏子”……
光是想想,都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人爆棚的自豪感,以及中华文化对周边碾压式的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无数夷人主动归化,你不承认他是汉人,他还能跟你打起来。
可惜现在不行了。
从大宋太宗飙车于高粱河起,中原王朝凌驾周边的盛况便不复存在,北边的辽国甚至还跟大怂抢起来了“正统”,说自己才是唐王朝真正的继承人。
而辽国的“契丹”之号,在后世也成了斯拉夫人对中国的称呼。
西夏方面,也不是很看得起大怂,要不是宋朝给的太多了,李元昊还不想去帝号呢!
后面靖康之耻,更是让人一提到就捶胸顿足。
蒙元一来,华夏陆沉。
到那个时候,蒙古有成吉思汗这样的猛男在先,中原王朝有大怂这样的软骨头在后,“成为汉人”在外族人看来,也就没有太大吸引力了。
蒙元皇帝甚至连汉语都懒得学,除了前头几个,后面的能听得懂手下的汉官说啥已经很不错了。
就此,“汉文化”对于周遭民族的吸引力大为削弱。
大明仍然是中央之国不假,但要说为了只拿到华夏绿卡而闹死闹活的,就远不及宋前的诸多朝代了。
可朱见济怎么能甘心呢!
他早就说过了,
汉唐有的,大明也要有!
所以《三辽通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