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20章 方兴(2/3)
“只是,”方兴愁容涌现,“我一介野人,即便能活着出林,又如何说得动周王师前来彘林?”
“嗨,多大事,”老胡公似乎毫不介意,“你可知,周王师主帅会是谁?”
“这……晚辈实不知。”
“大周三公——太师、太保、太傅。国人暴动之后,周召二公共和执政。其中,太师周公年迈力衰,太傅又胆小怕事,王师主帅非太保召公莫属。”
“我乃野人,与太保地位悬殊,他如何能听我指路?”方兴很是沮丧,这小子的出身是其最大心魔,永远耿耿于怀。
“老朽有一信物交于你,自然能让太保侧目,”老胡公转身便走,“随我来!”
方兴麻木地迈着步子,眼前老者实在神秘莫测,他猜不透,摸不准。
还没等他搞清状况,老胡公就从密室中取出一大叠羊皮卷,递于少年手上:“读来我看,老朽倒想知道你认字几多?”
方兴小心翼翼接过羊皮卷,展开仔细端详。古时书写介质难得,若有要事,大多用极度浓缩的文字记录于青铜或甲骨之上。至于这叠羊皮卷,它们年头久远,更是珍贵无比,绝非凡物。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虞书,夏书,商书……”方兴一念一顿。羊皮卷封页上字小如蝇,但下笔极为工整。
“孺子可教,倒认得一字不差!”老胡公赞许有加。
“这是上古典籍?”方兴眼中放光,那年头,野人要想读到好书可不容易。
“好眼力,这是孤本!没想到老朽破洞中竟藏有如此宝贝罢?”
“恩人说笑,请教此书何名?”
“上古之书,自然名曰《尚书》,‘尚’者,‘上’也,故而名之。”
“这么说,这部书上都是记载上古先贤之事?”
“华夏诸王,历来以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所载之篇章,皆为历代先贤圣主言行纪事。三坟者,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者,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八索九丘即八卦与九州之玄妙事也。”
方兴听得热血沸腾,摩挲着羊皮纸,迫不及待想要翻看。
“无需心急,”老胡公面露慈爱,“好剑赠英雄,好书赠贤才。此部《尚书》,老朽算是馈赠与你了作分别礼物!”
“这……晚辈哪敢当此大礼。”方兴受宠若惊。
“此书非民间之物,你务必要带它出彘林,不可埋没于此,更不能落入赤狄之手。”
“非民间之物?”
“此书取自镐京王宫之守藏室,”少年的惊讶不出老胡公意料,“他日你若参透此书中奥秘,再献此书与周王,物归原主。《尚书》所言者无非仁政德治、圣贤之道。周德之衰,盖不习往圣之学、先王谆言,若能使天子读此书,则是百姓之幸也!”
“那这信物……”方兴听得一身鸡皮疙瘩,迟迟说不出话来。守藏室是周王室藏书藏宝之处,乃是王宫重地,这书老胡公从何得来?
“此书已然归你,你只需借太保召公一观便可,”老胡公顿了顿,“此后你与他言说彘林之事,他便增信三分。”
“多谢恩人指点。”
老胡公看方兴尚有疑虑,便道:“太保召公乃正直之士,君子不夺人所爱,他虽位高权重,但必不会把此书据为己有。”
方兴点了点头:“我知道召公是个大忠臣。”
“哦,何以见得?”老胡公起了兴趣。
“先父对太保大人极为尊崇,”方兴挠了挠头,道,“说他曾力谏周王止谤。”
“说来听听。”
“周天子轻信卫巫,镐京人心惶惶,召公谏言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阻塞民众言路如同建堤坝以御洪水,一旦堤崩岸溃,伤人更多。可惜天子未听其苦口良言,最终酿成国人暴动大祸,社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