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58章 方兴 ? 柒(上)(3/4)
所站一人,正是蒲无伤。
“方大夫,可想无伤否?”
“那是自然!”方兴大喜,赶忙跳下车去,与蒲无伤执手言笑。
杨不疑停好轺车,拴好马匹,便领着方、蒲二人入得屋内。
方兴见此房屋虽年久失修,积灰如山,确是一处大宅院。于是奇道:“杨兄,此是何地?”
杨不疑笑道:“此地曾是周初先贤太颠、闳夭之住所。”
“太颠、闳夭?”方兴奇道,“莫不是周初与南宫括、散宜生并称‘文王四友’之太颠、闳夭?”
杨不疑道:“正是,此二人本是殷商贵族,早在文王被拘于羑里之前,便反商投周。后来佐文王、武王建周灭纣。只可惜,此二先贤死后乏嗣,未受分封,这里便被改为‘四友祠’。”
方兴一边点头,一边自叹不如。想自己到镐京城也有数年,竟然不知道此地竟有先贤故居。
蒲无伤问道:“既然是祠堂,自有香火继祀,为何如此破败?”
杨不疑苦笑道:“此二贤并非姬姓周人,并无宗族后嗣,此故一也;大周自共、懿、孝、夷四王以降,国力衰弱,民风不古,又有谁还记得周初先贤之德行?此故二也。”
方兴慨然,默默移步到太颠、闳夭泥塑前,参拜行礼,很不是滋味。
想当初文王会四友,共同定下兴周大计,是何等美谈。谁曾想这才过去两百余年,太颠、闳夭已被淡忘,散宜生后人蜗居散国、镇守散关,南宫括后人虽有才干如南仲者,也国破流落,半生郁郁不得志,何其凄凉?
不过方兴也没兴致怀古,忙问蒲无伤是如何从王宫脱险。
蒲无伤道:“多亏有杨兄所赠之狼烟,昨夜天子冬狩于外,宫中防卫懈怠,故而得以脱身。”
方兴又问杨不疑:“蒲兄既然已经脱险,二位为何还不离开镐京?”
杨不疑道:“阿沅尚在狱中,我二人岂能见死不救?”
方兴听罢,连连摇头,于是把今日在大司寇府中的所见所闻与二位述说一番,言及虢公长父如何寄手谕于小司寇密父,此时牢狱之内定然严加防范,毫无可乘之机。
没想到,杨不疑似乎对此早有准备:“方老弟,我二人之欲救阿沅,并非要劫牢反狱,而是另有它法。”
“另有它法?”方兴大奇,“速速说来,若有用得上小弟之处,定不推辞。”
“不但用得上你,”蒲无伤接过话茬,“若要救出阿沅,也只能靠你也!”
方兴不解:“此话怎讲?”
蒲无伤道:“大赦。”
“大赦?这倒是个好法子,”方兴先是一愣,随后沉思片刻,方道,“可这无缘无故之时,如何让天子大赦?”
蒲无伤苦笑道:“王后说,这便有赖方老弟的口才……”
“王后?你在宫中见到王后了?”方兴发现端倪。
蒲无伤这才发觉失言,方兴再三追问下,于是把如何被王后约见,如何为其开下药方,又得蒙王后提及解救阿沅之法,都如实相告。
方兴听罢,心中五味杂陈。
而在这些宫中秘闻中,最让方兴惊诧的,是申媚儿所怀胎儿并非龙种之事。按往常,方兴对这些宫闱传言充耳不闻,但此消息从蒲无伤口中听来,他不得不信。
可如果王后所言非谬,那这可是件极其棘手的丑闻,如何应付?
不过方兴现在没有时间考虑那许多,面对蒲无伤殷切的表情,他只能安慰道:“蒲兄,大赦之事,我定然尽力而为。”
蒲无伤转忧为喜:“既如此,那我二人便静候佳音!”
方兴又问:“在此期间,二位便一直在这祠堂歇脚么?”
杨不疑道:“当然不是,我二人自有去处,待到阿沅出狱,我弟兄二人再当面道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