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6-03章 伯阳 ? 名师(2/2)
大作,可惜共、懿、孝、夷四王政衰,后又有国人暴动浩劫,六经散佚者十之七八,乃大周之憾也。”
说到这,尹吉甫黯然,方兴也不住垂首嗟叹。
伯阳劝慰道:“太宰才高,重修六经之大计,必是计日而待罢?”
尹吉甫微微颔首:“天子与我约定十二年为限,收集六经残篇,以修撰成册,传于后世。受命以来,我丝毫不敢倦怠,可如今离限期只剩四载,进度却尚未过半,我心烦忧。”
伯阳眼神伶俐:“我们师徒可以一起想办法。”
尹吉甫霎时精神一振,欣慰地望着伯阳,频频点头。
伯阳知道,此刻太宰的心中,已经默认收下自己为徒了。于是收敛笑意,又朝尹吉甫拜了三拜,尹吉甫笑而相搀。
方兴大笑道:“二位今日成师徒之份,我方兴愿作保人,见证这一桩大周美谈!”
尹吉甫面带喜色,左手携住伯阳,右手从腰间解下半块玉玦,郑重交到伯阳手中,道:“为师无甚要紧贵物,只有这玉玦视若珍宝,今日便把它传于你手,作为为师之证物。”
伯阳三叩首,双手捧过玉玦,小心翼翼地藏入怀中。
方兴却惊道:“太宰,这玉玦好生眼熟……”
尹吉甫点了点头:“正是昔日国人暴动时,太保召公相赠的半块玉玦。”
伯阳这也大骇:“师父不可,这是您相救天子和老太保的证物,何其贵重?徒儿没奉上束脩已是不孝,哪还敢夺太宰之爱?”边说着,就要从怀中取出玉玦。
尹吉甫摆了摆手:“非也,世人都说我兮甲贪图权位,故而不敢为太保发声,不敢顶撞天子。实则不然,我本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视权贵如草芥,只因年幼遭逢磨难,早看透世事炎凉,这玉玦于他人眼中乃晋身之阶,于我而言却如同累赘。”
接着,又低声道:“二位谨记,有恩于庶民,庶民或许会日夜思报;有恩于君王,绝不可有半点居功,所谓《诗》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我所牵挂者,中兴之业未成,六经大计未竟,仅此而已。”
伯阳听到这,突然顿悟。再看方兴,也深深陷入沉思。
伴君如伴虎,庶民可以快意恩仇,君王则不然。有些恩,天子无法报答时,后果便不堪设想。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理,自古皆然。
想到这节,伯阳这才明白,为何前太宰卫伯和急流勇退、太保召公虎告老还乡、太傅虢公长父事泄辞官,以及眼前尹吉甫在朝堂上的沉默寡言。邦无道,则愚。看来这些大周中流砥柱们,都可谓大智若愚,知晓避祸之道也。
而至于直言敢谏的仲山甫,当下虽赢得贤名,伯阳似乎预料到了他未来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