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充实的周末(2/5)
来了,打开桌上的塑料袋,拿出里面另一颗茶叶蛋剥开,趁着还没坏,赶紧两口吃下去,又忽然对胡启道:“小胡同学高中毕业可以去当兵的,我觉得挺适合你。”
胡启微微一愣,腼腆地笑道:“你这个话,我爸也说过。不过我妈还是让我好好读书,最好能考个大学,考不上的话,到时候再说……”
“能考上当然最好啊……”江森道,“你打算报理科还是文科?”
“理科吧……”胡启道,“文科感觉好难啊,好多答案看起来都一模一样的,看都看不懂,还是物理化学这些课,答案明白点。”
这认识,显然又跟张荣升有区别了。
张荣升是觉得文科简单,看不起文科,胡启是觉得文科模糊,宁可选理科。两个人,张荣升有这个反应,属于典型的书读得太少,而胡启的这个反应,则是因为书读得太浅。
读书不博不深,文科就很难学到妙处。
文科的真实门槛,其实不低的。
所以在江森看来,按理说越是像十八中这样的垃圾学校,就越应该减少文科班的数量。因为不客气地说,那些以为文科就是背书的家长和孩子,本质上根本不明白文科的真实内涵和意义到底是什么,也就更加无法针对性地将这些科目学懂、学透。
事实上别说是那些文化水平有限的家庭,就算是江森自己,后来也是经高人指点,才恍然意识到学文科的前提是什么,明白到只有前期“内功”到位了,后期的“死记硬背”才能形成“功力上的积累”。也只有先摸到这一点,学生才能脱离纯粹记忆的范畴,然后就像学高中化学那样,对各种元素的理化性质记忆得越深刻,就越容易理解每道题目的关键在哪里。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记忆,来回比照,循环验证,直至大成。
而末流高中里头,是很难有老师能把孩子带到这一步的。
而且就算老师到位了,学生自身的资质,也不好说能否对老师教的东西心领神会。名师高徒,必须互相成就,缺了一半,那都不是效果打折的后果,而是直接就崩掉。
因此对那些实在开不了窍,无法领悟到文科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处的孩子,还真不如高中阶段多学点数理知识,这样将来哪怕是去修汽车、做电焊、贴瓷砖、开挖掘机,多干点实实在在的工作,也比当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一千年的嘴炮要强。
而绝不应该是像文宣宾这样,选择文科的目的,就是纯粹为了逃避困难,并自以为能占到什么便宜。然后到最后很有可能就是理科也没学会,文科也没学懂,白上三年高中。
所以具体说回到十八中,就是这破学校,压根儿就不该给文宣宾这类学生自主选择分科的机会。按江森的设想,类似十八中这样的学校,就该在文理科分流之前,最起码先搞个筛选过程。统一摸底考试,择优录取,先把文宣宾之类的学渣提前扫到理科班去,然后凑够一部分天资较好的孩子,干脆就拿文科班当重点班来教,这样反倒有可能出点成果。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非要五五开,分出四个理科班、四个文科班。未来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直接培养出三个班的半文盲来——上网看着官方通告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懂是什么意思,哪天再被个别人用高大上的语言诱导一下,指不定当场就能连祖宗都卖了的那种。
——这也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江森往后看二十年,实实在在能看到的东西。
当大量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为谁而学、学完又该怎么用的假文科生走上社会,一方面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另一方又能自我感觉良好地指点江山,空顶着一个大学生的帽子,对社会的理解,却可能都没田间地头的老农看得明白,更别谈什么深刻。
多数时候,这些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