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逐步适应(1/4)
三个自认为满腹韬略的文士到了无比繁华的京城,就跟没见过任何市面的土包子一样,看什么都新奇,哪怕连一根铅笔,都被他们视为巧夺天工之作。
实际上石墨作为书墨从商代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才被取代,到了大明朝,石墨已经不值什么钱了,不少有石墨矿的地方,百姓会用石墨作为燃料。
此举无疑是在暴殄天物,某太子用铅笔的方式赋予了石墨更高的价值,才能让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即使大明境内的石墨储量是非常丰富的,也不能因此而浪费。
原煤每百斤售价不过一两银子,而焦炭每百斤也仅价值三两而已。石墨当然比不了原煤,若是连烧火都不行,那在百姓眼里,这些黑石头还不如木柴。
但经过一番加工,变成了铅笔芯,石墨的价值便截然不同了。
同样是木头搭配石墨,未加工之前,一百斤连一两银子都不值。
变成铅笔之后,一根铅笔就算只卖两文钱,一斤有五十根,也价值一钱银子之多。
一百斤铅笔就价值十两银子,比其原材料形态时的价值翻了十倍不止。
把原材料加工之后,赋予其新的功能和价值,这种工艺便是技术。
同样的道理,面与肉经过加工,变成了包子或饺子,其价值就远超原材料时了。
一个前举人与两个江湖术士写毛笔字尚可,但忽然玩起硬笔书法就不行了,刚动手的时候写的居然不如一个年轻内侍,这让自恃不低的三人尴尬不已。
加以修炼是必须的,既然有了太子爷给自己免费发放的铅笔,那在闲暇之余,临摹报纸内容是绝对可行的办法。
不过这也非比寻常,让三人好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拿到手便不忍放下,要看个痛快才行。
没啥比报纸更能吸引三人注意力的东西了,最为广泛的受众就是文士、书生之类的顾客。
十文钱一份报纸,换成小地方,很多穷书生都买不起。但这里是天子脚下,有钱的书生早就开启了订阅模式,每天坐在屋子里等着仆人奉上今日的报纸。
没钱的书生,以及暂时落榜的家伙也无需为银子发愁,太子爷公布的新政里,涉及到了大量雇佣书生的活计。
像工部实施的新城项目,正规官吏不够用就雇佣了大量的合同工,尤其是要识文断字的,年纪与经验倒是不太计较。
若是能吃苦受累,还可以去应聘东宫卫队里的文职差事,那可是太子爷的亲军,待遇自然比外面的活计要好不少。
管吃管住不说,每月三两银子起步,相当于外面月薪五两,而且加入东宫卫队还有免费的军服穿,往后若是要迎娶婆娘的话,也会被媒人高看一眼的。
旁的行伍老粗当然不会被对方看重,但东宫卫队作为新编的禁军,待遇与地位都非同凡响,太子爷手里又有足够的银子,官兵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欠饷的问题。
故而京城的文士与书生大多都对十文钱一份的报纸价格并不介意,一个月下来也不过三百文而已,用这点钱便能够得知朝廷的最新政令与天下大事,那真是太超值了。
对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三人来说,报纸上的任何内容都足以让他们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看一遍,遇到重大内容,还要多看一两遍。
不过三人的脑子都很好使,记忆力又很强,阅读速度即使很快,也能做到对于大部分内容过目不忘的程度,这对寻常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
根据太子爷的吩咐,他们前七天也没有别的事情,就是在院子里看报纸,若是无聊,便可在锦衣卫的保护下出门逛上一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了京城,入乡随俗,便成了读报纸逛大街!
为了避免夜晚有贼人趁乱伤人,京城虽然早已取消了宵禁措施,但并没有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