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遍地黄巾(一)(1/2)
路用旌节,无节者,有则不达。
早在先秦时代,便有一种名为节的凭证,由竹板制作而成,上面刻着个人信息、相貌特征,如果出门在外,没有带上这类信物,就将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
而到了汉朝,规矩更加严格:通达天下者,必有节,传辅之。
“在下季忠,原公亭亭长。”
“陆孟明,游学士子。”
两人都在打量对方——
穿着袴、褶,头顶没有束冠,只裹了帻巾,这亭长看上去颇为干练。
而季忠的视线在陆离腰间顿住了,环首刀!
这是汉军制式武器,怎么会出现在游学士子身上?
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下意识地,季忠将手搭在剑柄上,两名亭卒更是攥住长矛,举在身前。
“如今世道不宁、道路不靖,家父特意为我准备了一把环首刀防身。”
说着,陆离将手伸进怀中,摸出一块木板、一本纸册,面对三人审视的目光,浑不在意道:
“节、传在此。”
闻言,一名亭卒走了过来,双手接过凭证,接着,转呈给亭长。
而陆离从马背上跃下,一边轻抚黑鬃马的脖颈,一边做自我介绍:
“家父平陶县门下贼曹,季亭长可以叫我陆离。”
“陆君之子?”
显然,季忠听说过陆诩,并且非常客气地称其为君,只不过,视线依旧在竹板以及陆离脸上徘徊,这尽职尽责的架势,着实罕见,估计是把他当成不轨之徒了。
离,长七尺五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陆离,身高七尺五寸,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留着好看的短须。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年代,便是如此,详细描写相貌,以便查验。
而这个时候,季忠已经确认眼前这个青年,就是节上描述的人,但他依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
因为,传同样很重要,并且描述得更加详细、更为难得,需要有名望的人帮忙担保。
毕竟成年男子有缴税和服役的责任,朝廷为了阻止人口大量流动,自然会提高门槛。
可能是察觉到陆离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亭长低下头,一目十行——
中平四年,平陶县士子,陆离,年贰十,因游学所需……恐所在关镇,不练情由……
进一步写明籍贯、年貌、外出原因,以及大量套话。
视线飘向最后几行。
保人陆诩,平陶门下贼曹
保人符兴,平陶县丞
款:陆离所将人畜,保并非寒盗诓诱等色
最后是县令的印章,以及批示:
任去!
看到这里,亭长季忠才将文书合上,双手呈递过去:“郎君,请随我来。”
“嗯。”
陆离点了点头,准备休息一夜,等黑鬃马饱腹后再上路。
至于身后的黄巾军,最快也得明天中午才能抵达这里——
原公亭,得名于原公水,长达数十里,属汾水支流,已不属平陶县管辖,而归汾阳,只要明早坐船渡了河,有天堑阻拦,自此便是海阔凭鱼跃,可直奔雒阳,去见一见这天下诸侯!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前往汾阳的必经之地,不出意外的话,护卫周俊也会来此歇息,到时候便知陆诩是生是死。
唉……因果既定。
陆离也不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暗叹一声后,心中已有决断——
若陆诩没能挺过去,那就将他安葬在一处山清水秀之地,自己努力闻达于诸侯,名留史册、光宗耀祖。
若陆诩命数未尽,尽心侍奉,当个汉朝大孝子,又如何?
念及此处,整个人瞬间轻松了很多。
在亭长的带领下,进入亭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