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3D打印(3/4)
,也需要超过六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结合现在的时间,韩元索性将岩石绵的制造生成改制明天。
而今天晚上,正好可以用来思考设计第二种需要研发的材料。
岩石绵的制造过程中虽然需要人工看守或者使用智能管理,但像高温融化玄武岩、离心机高速离心岩石纤维、添入沾结剂搅拌这些步骤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这个时间点可以利用起来去做其他的事情是没有问题的。
下了播,弄了个晚餐后,韩元坐到了工作间,思索着第二种自主研发的材料种类。
第一种研发的隔温材料‘岩石绵’是为了各种建筑,各种设备的隔温、防低温等。
那么第二种自主研发的材料,韩元将目光放到了3D打印材料上面。
本来韩元准备将第二种研发的材料放到脑电波感应读取晶体材料上面的。
但在仔细的思考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将目光放到了3D打印材料上。
这到不是说脑电波感应读取晶材不重要,而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必须要的理由将其弄出来。
另外,对于这种材料,韩元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在一个月内将其研发出来。
即便是在现实世界中,这也是一条极少有人踏足的路。
虽然通过感应芯片,将人体生理信息,通过算法和设备,转换成可识别的程序数据源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普及了。
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中步数计算、血压计算、心率检测这些设备都可以监控人体的数据。
但脑电波的信号转换和上述的这些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要获取脑电波其实很容易,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早就能做到了。
而且获取脑电波早已经是一个相当低成本就可以实现的技术。
但难点在于读取精度。
脑电波相对于心电波以及肌电波来说,检测上更加困难。
不像心电波的起伏波动明显,脑电波引起的电压变化是微伏数量级。
这么微小的电压变化自然更加难以检测。
而且外部的信噪(信号噪音)非常容易干扰脑电波的读取。
比如头部运动、面部肌肉运动、接触片稳定程度造成的干扰对于脑电波的读取和分辨都相当严重。
甚至连空气湿度不同都会对其造成干扰。
所以如何稳定的接收并分辨确认脑电波信号,是最大的难题。
如果有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时间的话,韩元是很乐意超这方面研究一下的。
毕竟他脑海中的知识信息太多,光靠他一个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能导出来,那么就能共享给别人。
但可惜的是,目前他的时间不够。
韩元没法保证自己能在短短三十天的时间内对脑电波信号读取的电极材料做出什么有效的改变。
所以他将目光投放到了3D打印材料上面。
说到3D打印,很多人印象比较的深的应该就是某些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一些短视频了。
在那些短视频里面,视频博主会拿着一支类似圆珠笔一样的东西,使用时候,笔尖会吐出蜘蛛丝一样的物体。
这些博主要么用它来修补墙角,要么用来打印一个简单的人偶或者DIY一个二次元人物模型出来。
很多人对于3D打印的影响,大概就止步于此了。
但这种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前沿尖端技术远不止这么简单。
它除了像一个玩具一样被人们用来玩耍外,还能真正的实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
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
它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