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收拾整顿(三)(3/4)
斗、升、合等样。”强全胜指着放在面前的度量衡器具,说道。
度量衡器具,由朝廷太府寺督造,定期分发给天下诸道州,铜制。
这其实是一种标准器具,朝廷下发,作为各州度量衡的标准。地方上再依样制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以权衡为例,朝廷有制:“以秬黍中者百粒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
秬黍,是产于河东某处的一种农作物,以其为标准,中等个头大小的百粒重量为一铢。
严格来说,不是很严谨。但这是古代,可以说很不错了,考虑得算是相对周全了。
朝廷以此为基准,制作衡器发放至天下各州,作为标准。
“此银饼曰‘圆’,重十八铢,银九铜一,便用此物记账。”强全胜说道。
银元,其实是作为交易会的记账货币存在。但与中世纪欧洲人使用的假想货币不同,这是有实物存在的。
皋兰银矿所产之银,已经铸造了五万八千余枚,全部存放在支度司衙门。如今转了三万到供军使衙门,以备不时之需。
一场交易会,一般来说会事先估算,大体上买卖是平衡的,并不一定需要支出多少银元。这三万枚,还真就是拿来应急的。
当然,如果一场交易会结束,灵夏方面的商人还真的处于贸易赤字状态,需要补给别人钱,而银元又不够用的话,邵大帅会让人开一个证明。领此凭证的人,可在固定时间之后,凭此证领取包括粮食、马匹、银元在内的各种东西,由开票证的供军使衙门兑付,可适当给一些利钱。
如今中原战乱频繁,前来灵夏交易的商人,采购起皮子、杂筋、鸟羽、马匹之类的商品完全没个数。如果邵树德愿意卖十万匹马,甚至有人敢全吃下。
在高烈度的战争中,马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耗品,一场大战死个几千匹属实寻常。
邵大帅已经准备让大通马行垄断诸牧监及蕃部的马匹贸易了。去年他扣扣索索,只卖了万匹马出去,但求购量达到了三万余匹——这帮杀才,现在打仗都这么狠了?
对了,灵夏本地商人贸易有盈余的话,供军使衙门会按照等值银元给付铜钱、绢帛、粮食等硬通货。
他们也可以选择把盈余存在供军使衙门,可以用来抵税、购地,或到下一次交易会时使用。
整顿商业秩序,促进商业贸易,是邵树德想了很久的事情了。
原因无他,为了收钱。商业交易行为越多,商税就越多,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如今阻碍商业行为的,一是战争,这个都好理解。第二个是各州限制铜钱出境,非常麻烦,一下子打掉了太多潜在贸易,阻碍了商品流通。第三个是铜钱、绢帛成色混乱,不好估价,结算困难,又黄掉了不少交易。
推出以银元实物为基准的记账货币,在固定时间以博览会、展销会的形式,集中进行大宗贸易,比各种乱七八糟的民间贸易更规范、更方便、更安全。
至于交易会上收取的那点商税,都是小事了——好吧,对邵大帅来说不是小事,不少钱呢。
住税3、除陌钱2,外加特殊商品的榷税,比如即将征收的榷马钱5,还有邵大帅在犹豫要不要搞的印花税——即印一些票据,可贴在交易凭证上,由政府公正,让商人们有点心理安全感。如果一场交易会的总贸易额能达到十万圆,那么幕府至少能收一万圆税,相当于1.5万缗铜钱。
别忘了还有关税10,进口、出口皆收税,吸引来的商人越多,关税总额越高。
大商人其实不怕交税,他们怕的是做不成生意。一匹马,在夏州以三十余匹绢的价格买入,带回蜀中翻个几倍,一点不夸张。那点商税,笑死人了,毛毛雨啦。
邵大帅为商人们安全的地点,记账货币和清算银行体系便利其交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