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西行(一)(2/3)
个问题。
因为此时,梁军的总兵力,约在二十万上下,其中六万在荆州防御刘备,五万在徐州抵御东吴,还有四万在幽、并二州防备北虏。如此算来,能随时投向任何一个战场的部曲,就只剩下屯驻在雒阳周边的那三万步骑,以及守卫邺城的一万军士了。
“欲平关中,必先取潼关,过了潼关,便是一马平川,再无险可守。故而入秦地,首战必在潼关。”贾诩说着,将一只兵俑放在舆图中的潼关之上,“马超、韩遂等人,定会集结关中所有叛军,在潼关附近,与我军交战。”
马超、韩遂二人是什么性子,梁祯也知道,因此也不怀疑他们与自己对抗的决心。但问题是,凭借此二人在关中及凉州的威望,召集个数万大军绝非难事,但如此一来,梁祯想要收复关中,可就难上加难了。
“欲定关中,首战至关重要。祯本欲亲征,但怎奈,身体日差。”梁祯说着,不由得长叹一声,尽管他心中一直不愿承认,但事实却是,他的身体,是真的快要垮了,这次出征徐州,前后不过半年,可梁祯在班师的路上,就又染上了热病,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直到服用了华佗的药剂后,方才有所好转。
“不知在文和兄看来,除了祯,还有谁能担此大任?”
梁祯这两句,确实将贾诩问住了,因为这遣将之事,向来都是由梁祯自行决定的,旁人对此亦是忌讳莫深,因为这兵权所关系到的,一定是梁祯最为切身的利益,旁人一言不慎,很可能就会触犯逆鳞,进而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诩不过一书生,遣将之事,还请太师自己做主。”
见贾诩拒绝得如此干脆,梁祯的心可谓是又悲又喜,悲的是,他在这种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竟然连一个可以给出参考意见的人都没有,喜的是,从贾诩的表现来看,贾诩还是仅忠诚于他自身的,而不是忠诚于围拢在他身边的某个利益集团。
贾诩也离开后,梁祯便去了趟司农曹,找到典农中郎将任峻。这些年来任峻和枣祗二人,采取的是一内一外的工作方式,即枣祗出访各州,将各州屯田遇到的问题一一上报任峻,再由任峻整理成册,上报梁祯,以求解决。
任峻是个恪尽职守的汉子,
天刚亮,他便已端坐在公厅之中,开始处理一天的事务了。司农曹属于典型的清水衙门,钱少事多——司农曹虽有丈量各州土地之权,但却因为土地多在军方及各地豪门手中,无主之地的分配权又被握在户曹手中,故而司农曹几乎没有“营收”可言。但司农曹的事务,却一点不少。因为他们打交道的对象,多是朝中的权贵。
梁祯也知道司农曹的困难,因此每到了年终考核的时候,他都会暗示民曹,将司农曹官吏的政绩,评为最优,以便发放大额的赏赐,以免司农曹诸人寒心。
“太师,兖州、豫州、徐三州,共计一百一十万户,人口四百六十余万。耕地千余万顷,每年可上缴约十万万的赋税。”
梁祯一听,眉头不禁皱了又皱,因为按照任峻的说法,建安十四年的兖、豫、徐三州,户口加起来方与灵帝年间的豫州相当,人口总和却刚刚到灵帝年间的豫州人口的一半。因此,可谓是十分疲惫,百业待兴了,可是任峻算出来的赋税额度,可并没有给灵帝年间的少多少。
如此说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任峻的算法里,税赋是被加到最大了!当然,梁祯也理解任峻这么做的原因,因为梁祯聘请任峻时,给他的第一任务,就是筹集大军的军资,至于其他的恢复生产,安定民生,都还是其次。因此,任峻将赋税额度算到最大,也是情理之中了。
但梁祯可不敢就按照任峻算出来的数字,去征发这三州的粮食与丁口,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官逼民反。
“十亿的税赋,可供三万大军征战几日?”梁祯问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