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创造历史(2/2)
方言对话,说慢点就大致听得明白,却拿对方当成外人,这难道不可悲吗?
就算是捷克人和俄罗斯人的差异,也不会比一个北京的佛教徒和海南岛的基督徒之间的差异大,可是前两者却不能像后两者统称为汉人那样统称为斯拉夫人。至于和那些非斯拉夫人的东欧民族,要形成共同的国族认同更是难上加难。
此时离民族主义成型还有二百多年的时间,还有机会去进行改变。要形成民族认同,首先就得在一个政治实体的统治之下,否则英国人在北美住了几代就会变成美国人。其次是要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认同目标,比如说外貌、语言、文字、宗教、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等。
外貌好说,都是东欧人,差别不大,但这只是最基础的。语言文字,在没有普及平民教育之前就别想了,至于宗教……说多了都是泪,社会制度这种变得飞快的东西更是靠不住。所以大约翰只能寄希望于构建统一的民族叙事,有了这样的基础,如果将来能一直保持一个统一的国家,就有可能出现民族共同体。
当然,这一代人做得再多,也只是创造可能性而已,连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分成三个民族这样奇葩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谁也无法预料后世子孙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就像在中国,有人反对满族,但没人能反对佟麟阁,有人反对回族,但没人能反对马本斋,有人反对蒙古族,但没人能反对奇俊峰,有人反对壮族,但没人能反对莫花棉。私下里不好说,起码在公开场合因为民族问题辱骂这些人肯定会被千夫所指。再怎么痛恨清朝的统治,也得承认老舍他爹舒永寿扛着抬枪去打八国联军是正义的。
这种谁也不能否认的历史叙事并不必然会导致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共同经历,一个民族共同体终究是脆弱的。
大约翰要做的,就是创造这样的历史。
“只要我们攻入斯洛伐克,华伦斯坦一定会有动作,古斯塔夫便有机可乘。我们的眼光不要局限于一个捷克,就算捷克赢得了独立,我们这样的小国,又怎能自保?一个国家的解放不是解放,我们穷鬼得抱团取暖才行,是时候见一见东边那些粗暴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