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公田(1/2)
衡阳王氏,就是典型的不能依靠的大地主。但王朝聘、王廷聘兄弟,还有王朝聘的儿子王介之、王夫之,又是典型的应该团结的开明乡绅,这个尺度就很难把握了。
废奴运动对于王氏的影响不大,他们家蓄奴本就很少,就那几个家养小厮和丫鬟,解放不解放也就是名义上的事。为奴之人要是混到了平儿、袭人这样的位置,又怎么会觉得自己被压迫。
但是闯贼会如何处置他家的田地,则关系到整个王氏的生死存亡了。
思来想去,还是要出城看看。现在,整个湘南地区都是无政府状态,衡州府辖下的一州八县全部失守,郴州及其下属五县也是一样,再加上长沙府辖下的茶陵州和攸县,总计十七个州县被闯军攻破。王瑾要是再自信点,靠着这块地盘已经可以称个王玩玩了。
然而,王瑾只是让刘文煌、郭子奴等人以蓝山县的仓禾堡为大本营发展田兵,自己带着主力进驻衡州以北的衡山县,其余十六个府州县城则完全放弃。此外,还有一些相对偏远的士绅坞堡闭门自守,没有被闯军攻打。
不管哪个州县,也不至于所有官吏个个该杀,所以,这些被闯军放弃的州县还是由县丞、主簿、教谕、典史之类的佐杂官员主持日常事务,但都成了与上级失去联系的孤岛。衡州府城目前是由衡阳县的县丞主持工作,虽然从长沙、连州等方向来的长途贸易停止了,但湘南地区内部的一般商业和手工业并未受到多大打击,城内的买卖铺户正常营业,四郊农民还进城买菜,甚至连香花岭等地的矿山都没有停工。
最重要的秋粮征收工作被叫停了,闯军入城之后又清理了积案,所有衙门除了一些日常琐事之外也没什么业务。因为各处城池的官方武装都被消灭了,“贼占区”和“明统区”之间根本没有关防,守城门的壮班照旧早上开门,晚上关门,倒好像天下太平一样。
无奈之下,王家虽然害怕担通贼的罪名,可为了保住自家土地,也只好派人前往城外与闯军谈判。二爷王廷聘亲自出面,没想到回家一看,根本没见到闯军的人,一问留守的老管家,得知闯军已经来过了,将所有奴仆的契改为长工契,并索要了他家的土地账目。因为来人威胁说不在账上的土地就收不到租子,管家怕事,交出了真账。
王家理论上的租子是七成,实际上能收到六成左右,现在直接降到了四成,又免除了佃户劳役,损失还是很大的。王瑾现在的主要心思并不在这些地主身上,再加上现在也没有这么多人手,所以就按照现有账目收租,暂时不去丈量土地。
离开了井冈山的一隅之地,又多了一个不同的土地问题,就是大量的公田。这些田地基本上是归宗族所有,农村兴办学堂、救济鳏寡孤独、修建交通和水利设施,全都要依赖这些田地的收入。在很多地方,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读书人是靠公田的资助来读书。这些田地当然不会像当年的井田那样又族人共同耕种,也是租给佃户的。与此同时,公田收入也是宗族中长老中饱私囊的重要渠道。
在井冈山,因为有大量的村寨是由流民建立的,宗族势力不强,所以这一问题尚不明显,但是在湘南,闯军就必须要重视宗族公田问题了。在这里,一县之中往往有三到四成的土地是宗族公田。如果像在井冈山时那样将宗族公田一概纳入田兵制度管理,闯军收一成,田主收四成,宗族长老肯定不会从自己贪污的那部分里出被闯军抽走的这部分田租,而是会压缩办学、救济、资金的资金,这样一来,恶名就会归于闯军。
王瑾事先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但是态度没有任何动摇,要求宗族公田也要接受田兵制度的管理。租种公田的佃户往往也是穷苦的族人,他们的利益难道就不是宗族的利益吗?至于宗族办的学堂,王瑾并不在乎它们,因为科举导向,这些学堂实行的都是以八股经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