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2章 送粮(2/2)

目录

。船行的掌柜马尚民在当年闯军入楚的时候还只是个船工头儿,现在已经是有名的豪商了。

有这样一批与原来的豪门大地主不同的中间阶层,既有条件读书识字,又没强大到可以把持地方,由他们的子弟和军事贵族一起组成官吏队伍,应该可以让王朝的命续得长一些。不过将来,这些人中还是有一部分通过进一步的土地兼并成为大地主,这种政策的效果最多也就几十年。

至少在李自成活着的时候,这个政权还能保持活力。因为王瑾的偏好,李自成又不懂,闯军现在禁止一切言论管制,不许禁毁书籍,查封戏院,就算你反对闯军,只要光说不做就行。

所以,武昌各地的茶馆酒肆中,也没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大家不仅谈国事,而且谈得不亦乐乎。

王瑾写的《告天下人书》就贴在茶楼里,引得不少人围观,茶馆掌柜也乐得借此招揽生意。

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全国地图,第一次知道大明有多大。看到闯军占据半壁江山,张献忠、罗汝才、包从胥各有一省之地,他们倒没太惊讶,毕竟他们就生活在闯军治下,习惯了闯军的强大。但是看到大明只剩下几个府,清军占领华北,辽西、登州明军成为孤军的景象,他们还是发出阵阵惊叹。过去在他们心中无比强大的大明,竟然被区区建虏打成这样了?而且,大明根本就没怎么打。

“朝廷若是能和四位元帅谈和,五家联手,有百万大军,何愁东虏不灭啊。”

“新蔡、灵宝两仗,朝廷输得这么惨,还不谈和?”

“现在这四大元帅各有各的官府,大明能有五个官府吗?朝廷是断然不肯和谈的。可朝廷的兵又不行,要抗清就得让元帅们的兵上,元帅们岂肯取消自己的官府。我看哪,这仗多半还得打。”

在这里议论的人不乏一些读书人甚至致仕官员,也有人能说出些有见识的话。

从去年年末开始,李自成便派人联络张献忠、罗汝才和纳敏夫,商量他们四营的地位问题。现在李自成称大元帅,罗汝才称大将军,张献忠称王,又被明朝招安,纳敏夫也称王,但不久前,他又自称西藏汗,而且得到了达赖和班禅的承认,他的便宜儿子额哲则称蒙古汗。

李自成一直希望他们四个人能举行一次会面,但是大家都忙得很,很难长期离开自己的指挥中枢去开会。最终经过几个月的书信往来,张献忠、罗汝才和纳敏夫都派使者来武昌谈判,基本接受了李自成的意见,达成了两条协议。

第一,在明廷灭亡前,四人都称大元帅,谁也不抢先称帝。张献忠的忠顺王名号和纳敏夫的汗号可以私下使用或者在和明朝交往时使用,但不能出现在四营内部往来的公文中。

李自成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称帝条件,他让了这一步,张献忠和纳敏夫也就顺势同意。否则真把李自成逼急了,直接称帝,以后关系就不好处了。

第二,四营之间互相不采取敌对行动,共同抗击清军。允许和明军单独媾和,不允许和清军单独媾和。

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奇怪的局面。张献忠理论上来说是明朝的臣子,却能参加四营同盟一起对明廷发公告。但同时,他也向洪承畴输送了一些粮食。西营刚刚占领扬州,如果完全掐断漕粮不送给明军,那么明军在粮食无法解决,又打不赢罗汝才和王瑾的情况下,可能会优先攻击扬州。

李自成也默许了这种行为,一来是他也拦不住张献忠,二来这至少能让明统区的百姓受到的劫掠少一些。所以除了派人宣扬明军不打粮全靠张献忠送粮,闯军并没有别的动作。

李自成现在希望能尽量全部收编这些明军,而不是把他们逼得狗急跳墙猛攻扬州甚至降清。另一时空,他对于吴三桂就是这样的态度。王瑾知道另一时空这种政策的结果,但是在那时行不通的办法,现在未必行不通。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某霍格沃茨的至尊法师 大明世祖 至尊神婿 西游:我打造地狱级八十一难 死神黑线 夜行骇客 梦回那年盛夏 争霸万朝:开局获得赵云模板 木叶:医疗忍者的重启人生 从霍格沃茨走出的征伐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