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7章 崂山(1/2)

目录

虽然中条山明军要钱没有,但要命还是有一两千条的。有他们存在,至少能让清朝的统治更脆弱,消耗更多的钱粮物资。他们就算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也得让清朝花更多的钱去防范他们。如果清军真的进山清剿,那花钱就更多了,而中条山地域广大,想彻底剿灭中条山明军是不可能的。

闯军如果投资中条山明军,就算所花费的钱财多于对清军的消耗,也是值得的,因为现在闯军的地盘比清朝大,也比清朝更富庶。哪怕杀敌八百自损一千,闯军也玩得起。

在这种计算中,人命反倒是最次要的,只要山西老百姓还在挨饿,中条山明军就可以损失多少补充多少,只要钱粮足够,想招多少兵都行。问题的关键是要花多少钱,需要多少种物资,如何运输。郭升从太原带出的那些老兵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而普通士兵则是和木柴、食盐一样的消耗品。

王瑾会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有这种观念,但是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还是会经常不得不这样想。木怀玉这种标准的十七世纪的将领则直接以此为天经地义。

孙元化身边有一批数学和各种军事科学学得不错的幕僚,郭升把他们也带到了中条山。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些人做了一份详尽的向闯军申请援助的报告。包括用西洋测绘法绘制的中条山一带的地图,中条山明军需要的各种物资数量,过了黄河之后的运输成本,还有他们所知的清朝在中条山地区投资的情况,盐池向其他清朝统治区供盐的情况,以及最近他们和清军作战的战绩。

报告肯定是有水分的,但是能写出这样的报告,证明这些人还是有真本事的,至少木怀玉就没这个能耐。只要他们对抗清还有用,闯军哪怕多花些钱也没什么,就算花钱买地图也好。

木怀玉写了一封表示自己态度的信,派人跟着孙远回中条山,设法偷渡黄河把信送去河南。

本来闯军中有人提议,要不要设法招降孙元化,可以给他封个伯爵,让他做闯军的山西巡抚。但最后李自成和王瑾没同意这个方案,现在的工作是以抗清为中心,和明军至少在面子上要讲团结,李自成在南直隶攻击洪承畴,可以解释为制止洪承畴纵兵劫掠,在山西挖明朝的墙脚就没那么理直气壮了。就算孙元化真降了,中条山明军实际上也是独立的,没有这个必要。

山东的敌后战场,则是另一种状态。

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崂山义军一天的生活又开始了。

海上日出的景象十分壮丽,但早已习惯了这种景色的本地人谁也没心思去看,他们还要为一天的生计而奔波。

崂山义军的领导者包括灵山卫的军户张大雅、张千出、韩继本等人和高密的农民起义者单之赏、张宇等人,此外还有一些零散来投的明军溃兵和绿林好汉。清军攻破莱州时,明军守将金日观、楚继功力战殉国,然而他们知道山东终不可守,提前把自己的部下疏散出去很多。这些人有的直接变成了土匪,也有很多加入了义军。

义军一度聚集了上万兵马,攻打胶州。胶州官绅降清,拼死守城,清军援兵赶来,义军大败,死者数千,又逃散了很多,最后剩下一千多人,退入了崂山。

经过此次失败,他们改变了斗争策略,开始分散到各处,或占山为王,或袭击乡绅、胥吏。

清军在山东的统治颇不如山西严密,山东在戊寅之变中遭到清军杀掠,本地乡绅对清军的敌视心理尚重,统率清军的多铎与阿巴泰也不注意缓和这种情绪。再加上饥荒的影响,饥民遍野,山山有响马,士绅团练也多有不服者,给清朝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山东沿海有大量的卫所,清朝对卫所的政策是暂且一切照旧,但是,今年山东本就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清军攻略山东,使得各州县向卫所的协饷无法按期拨付,卫所兵造反的很多。虽然卫所兵的战斗力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某霍格沃茨的至尊法师 大明世祖 至尊神婿 西游:我打造地狱级八十一难 死神黑线 夜行骇客 梦回那年盛夏 争霸万朝:开局获得赵云模板 木叶:医疗忍者的重启人生 从霍格沃茨走出的征伐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