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白粮(1/2)
“这都是上好的白粮,往年要运到京城去的,我们家元帅说,抗清是国家大事,友军有难,必得鼎力相助,特意叫我们平价卖到河南来……”薛掌柜极力诉说着,王瑾心说你当我不知道?张献忠说的明明是“就算喂狗也不给崇祯一粒粮食”。
反正有粮食来就是好事。这位薛掌柜是张献忠手下的商人,张献忠在南京市着实抄了不少闯军的政策,其中也包括帅府投资商号。
薛掌柜原本是个奴仆,后来在做伙计的时候展现出颇高的商业天分,最终成了为主人打点产业的职业经理人。江南奴变时,他杀了自己的主人,把主人的产业甚至妻妾都接手了。
薛掌柜的主人多少有点冤枉,这个富商虐待过很多奴仆,可唯独没虐待过薛掌柜,因为薛掌柜能替他挣钱。他家里那些做杂役、做苦力的奴仆杀他是他罪有应得,薛掌柜虽然也被他剥削,可还没严重到非要杀人来报复的程度。
薛掌柜对主人的不满积累已久,虽然主人不打他,也给他些钱,但是他认为,你的产业都是我替你挣下的,凭什么你大碗吃肉,只给我点残羹剩饭?若是在平时,这不满也没什么,但是在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就足以成为杀人动机。
薛掌柜也不能算个好人,和汤志、钱大那种有理想的行侠仗义的奴仆领袖绝不是一路人。那些人想的是天下无奴,而薛掌柜只想自己不做奴。他当了豪奴之后倒也不打骂别人,偶尔还能发善心施舍一点小钱。他也放贷,只不过从不把人往死路上逼。虽然只是比道德底线略高那么一点,不过在这种吃人是常态的年代,已经足够让其他奴仆们对西营说:“薛掌柜是好人,不是仗势欺人的豪奴,不要杀他,他还帮我们杀了主人呢。”
主人死后,他的家产被西营没收了一半,剩下的归了所有奴仆。但是总不能所有奴仆一起管理,于是就都折成了股本,大家公推薛掌柜等几个人继续做掌柜,其他大部分奴仆不参与管理,只按股分红。西营同样不能把商号拆走一半,于是也算成股本,让薛掌柜一并管理。
靠着为西营输送粮食,薛掌柜迅速发家,生意做得比他过去的主人更大。河南打仗、闹灾,在他看来都是好消息,无论士兵还是灾民都需要粮食,仗大得越大,灾闹得越凶,他的生意做得越红火。
薛掌柜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产业是怎么来的。首先是因为江南奴变,他才能反奴为主。其次是张献忠选他做承包商,让他傍上了大腿。最后就是西营和闯营、曹营的良好关系和长江、汉江上的良好治安和合理税收,让他在从松江到南阳的这条商路上畅通无阻。
王瑾很喜欢和这种人打交道,薛掌柜按任何年代的价值观都不算好人,但他这样的人在任何年代都会是被需要的人。
这个人能做到不忘本,倒不是因为他多爱自己出身的阶级,而是因为他懂得奴仆起义的力量,不希望和自己昔日的主人有同样的下场。这个人对义军也有足够的忠诚,不是因为他多爱义军,而是因为他知道谁能让自己赚钱。
这就很好,不可能指望一个国家里的中层、上层都道德高尚,但是起码得要求他们理智,不能和明末这帮“清歌于漏舟之中,痛饮于焚屋之下,而不知覆溺之将及也”的蠢才一个熊样。
这些在另一时空被陈子龙痛斥的蠢才们,如今在张献忠治下很不好过。在王瑾看来,张献忠的政策是比较危险的。张献忠杀人比李自成更多,闯营有流放之制,西营则没有,要么不治罪,治罪就杀头抄家,连罚银都省了。
在土地关系上,张献忠倒是没瞎折腾,采用的是类似太平天国的着佃交粮制度,这是被另一时空的历史证明有效的。而佃农一旦直接向官府纳粮,哪里还肯交租给地主。今年秋天正是江南各地奴仆起义、佃农起义余波未息的时候,大批的地主根本收不到张献忠理论上允许他们收的租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