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抽签(2/2)
去忠清道,理论上听济州的义军总部指挥,实际上自成一军,这样不管将来是什么结果,都能有回旋余地。
在塔尔摩的指示下,朝鲜义军也同意了这种做法,柳琳过去抗清有功,也不是那种残害百姓奴仆的赃官,他主动脱离清军投奔义军,这是应该大力宣扬、树为标杆的事情,如果上来就解除他的兵权,以后还怎么劝降其他将领。
而且塔尔摩也丝毫不担心朝鲜出现军阀,就算将来朝鲜群雄并立,还有闯军兜底,李自成说谁是国王,谁就是国王。以王瑾的为人,除非朝鲜遭到外来侵略,否则他应该绝不会允许一兵一卒进入朝鲜,但即便如此,等闯军打到辽东,恐怕也没人敢不给李自成这个面子。朝鲜可不像日本有大海为屏障,绝不能招惹天下第一的陆军。李自成以天子之信誉保证朝鲜军阀们的生命安全,杯酒释兵权是做得到的。毕竟这些人也就在朝鲜算军阀,放在大顺只能叫土司,还是小土司。
不过,单凭朝鲜军队自己哗变,那只有被清军剿灭的份,这就需要明军的帮助了。这便是林庆业和孙传庭商议的事情:“我帮你的族人南下,你帮我的族人回家。”
清军早就知道明军要跑,毕竟要运走这么多人,得动员大量民船,前后近千条船在山海关靠泊,只要不瞎都看得到。但豪格决定,不要趁机进攻,放他们走,等到山海关明军数量进一步削减,再发动总攻。明军已经穷途末路,逼急了就会殊死一搏,没必要和他们硬碰硬损耗兵力。
正常撤军都是撤走精锐留下老弱,但山海关明军正好相反,家眷先走,留下的都是有必死之心的。谁都知道,当关内守军人数过少,清军一定会发动进攻。但是能坚持到现在还没降清的人中,毕竟还是有许多不怕死的硬汉的。他们已经看开了,按照抽签决定的顺序,能走则走,不能走就留在这里点燃带不走的火药,和清军同归于尽。那些抽签顺序在最后的人,知道自己肯定走不了,对于为配合朝鲜兵逃走而出击非常乐意,冲出去砍杀一番,死也好活也好,总比在城里等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