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不可理喻(1/2)
礼亲王代善,六年前皇太极收拾他的时候,理由就有贪财违法、虐待属人,虽然有皇太极故意找茬的因素,但代善对属下汉人不好也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仅是对包衣不好,对汉军的余丁甚至甲兵也不好。代善赏罚不公,在清朝是人尽皆知的事。这也很正常,他对自己亲儿子都没优待,还指望他优待汉人?
英亲王阿济格,对蒙古人都恣意勒索,驻军山西期间,一贯藐视姜瓖他们这些明军降将,还强行让他们和满洲兵换马,把好马都给满洲兵骑,只给绿营羸马。手下的满洲军官欺压汉军,阿济格也从来都是大加袒护。也就是还有皇太极压着,没嚣张到另一时空纵容属下抢绿营军官老婆的程度。幸亏此人不是清朝皇帝,否则姜瓖在山西的时候可能就直接投奔纳敏夫了。
豫亲王多铎,只能说他和阿济格真是亲哥俩,一丘之貉。虽然现在还没有抢范文程的老婆,但是他看不起汉军旗人却是人所共知。
谦郡王硕讬,阿敏屠杀永平四城降人的时候他也在,汉军旗人和他肯定是不对付的。
克勤郡王岳讬要是活着,倒是个能坚定延续皇太极政策的改革派,之前主政山西时,与姜瓖关系也不错。不过现在他人没了,他儿子喀尔楚浑还是小孩,没什么主见。
尼堪、杜尔祜叔侄谁能继承杜度的家业还不一定,不过褚英一脉本来也没多大势力,他们叔侄又都是武夫,没什么政治观点,镶红旗的事主要还是硕讬说了算,不必考虑他们。
最后只剩下郑亲王济尔哈朗,他过去是主张招降汉兵汉将的,但谁知道他是因为支持这种做法,还是仅仅因为逢迎皇太极?从济尔哈朗平素所作所为来看,他非常关心满洲官兵的生计,至于他对汉军旗人究竟是什么态度,谁也摸不准。
汉军旗人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在皇太极亲掌的两黄旗、豪格和硕塞执掌的两黑旗和阿巴泰、济尔哈朗执掌的两蓝旗,汉人的待遇要好一些。而在代善和硕讬执掌的两红旗、阿济格和多铎执掌的两白旗,汉人待遇就差。要说平时虐待底层包衣,打仗的时候杀掠汉人,各旗的贵胄倒是都差不多,但黄、黑、蓝六旗的主子起码对待汉军旗的正身旗人还是比较优待的。皇太极很清楚这一点,但也并不做太多限制,没有代善、阿济格这些人的衬托,怎么能显出皇上的好。
拥护皇太极的改革政策的这六个旗的兵力超过旗军总数的六成,再加上其他四旗的汉军旗人,只要皇太极活着,谁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然而,中牟之战没能获胜,虹县之战眼看又不能胜,山东折了岳讬,怀庆折了阿达礼,皇太极的威望在下降,还在持续掉血,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谁知道呢?
姜瓖不是没想过投靠豪格,混个拥立之功。但是他一个新来的,哪来那么大的自信保证站队正确?范文程和李永芳这些人都没动作,他急着出头,运气好说不定能混个从龙功臣,运气不好,混个满门抄斩也很正常。
相比之下,背叛大清就稳妥得多了。山西明军和农民军打了多年的交道,对他们了解很深,闯军内部的权力结构也并不复杂,与清朝这边带有贵族共议残余的制度不同,闯军这边是标准的君主专制,李自成就是王法。李自成也不过三十多岁,怎么也得再干二三十年,还是跟着他稳妥一些。虽然占了大同的是贺兰部,不是闯军,但纳敏夫还是相对讲道理的,将来不管李自成和纳敏夫谁胜谁败,他姜瓖都还有转圜的余地,总不至于混到破家灭门的地步。
姜瓖从一个将领的角度,觉得纳敏夫很讲道理,但皇太极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就觉得纳敏夫实在不可理喻了。
为了拉拢纳敏夫,皇太极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承认了纳敏夫自封的蒙古、西藏、叶尔羌三个汗国称号,许诺只要纳敏夫称帝,就东西二帝约为兄弟之邦,川黔滇三省都许给了纳敏夫,此外无论纳敏夫打下哪块土地,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