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老将军王瑾(1/2)
在这个新米登场的季节,武昌的秋日是一片繁忙景象。
来来往往的船只,是这座城市繁荣的基础,也是财富的来源,更是闯军掌控南方的基础。以长江水道为核心交通线,以汉江、湘江、赣江等支流控制各省,在铁路出现以前,是最便捷的方式。
武昌在手,闯军就能保证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统治力度,并能向河南、陕西、四川、两广、南直隶出击,一个兵力孱弱的政权控制武昌,就会四面受敌,而对于闯军来说,则是四面出击。鄂湘赣三省恰恰是主要的产粮区,战乱已过,经济恢复,鄂湘赣三省的粮食,便足以作为闯军争天下的资本。
李定国就是搭着往河南运粮返回的船只回到武昌的,这种船只来回都会夹带很多私货,也兼作客船用。船舱的条件不是很好,但既便宜又安全。做长途贩运的粮行,都是在闯军内部有很硬的关系的,甚至有可能李自成就是股东,所以他们一般做事会比较小心。毕竟这些关系才刚建立没几年,得小心维护,从父辈继承了这些关系的人,就只会拿它们当耀武扬威的资本了。
上了岸,李定国引着两个伴当,直奔寿昌坊。
寿昌坊原本是明朝的寿昌王府,武昌很多郡王府的名字不错,就都保留了下来,把“王府”改成了“坊”,比如说永安坊、寿昌坊、崇阳坊、江夏坊、东安坊、长乐坊、保康坊、宣化坊、新安坊、兴国坊等等,但通城王府和通山王府在王瑾的坚决要求下还是改名字了。
寿昌坊现在是一些闯军要人在武昌的临时住所,王瑾便住在这里。
“二将军可算是到了,老将军念叨您多时了。”门房接过李定国的行李,李定国不禁有些感慨,父亲居然都成“老将军”了。
王瑾父子在武昌都没有固定的居所,李自敬拨了寿昌坊的一个院落让他们居住,既然分配给了他们,这里的日常卫生养护,帅府便不再负责了,所以现在这里的杂役都是孙可望雇来的。因此,当然管李定国叫二将军,管王瑾叫老将军。
王瑾也不过三十六岁,但是在这个以老为荣的年代,叫老将军也没什么不对的,能活到老的那一天是值得庆祝的事,儿子成年、婚配即为老。
“可惜你来晚了几天,没赶上三哥的婚礼。”艾能奇大力拍着李定国的肩膀。李定国带着微笑走到刘文秀面前:“恭喜你了。”刘文秀喜上眉梢:“你回来就好。大哥和爹都等着呢。”
王瑾正在和孙可望下棋,纹枰上已经快下满了,黑白棋子交错,看得人眼花缭乱。孙可望在别的方面天赋很高,但唯独下棋始终不如王瑾,尤其是五子棋。
王瑾的风格是只守不攻,把别人堵得无路可走,他的棋则在不知不觉中连了起来。按理说这种棋路是有很大问题的,但对付孙可望却很好用。
三个弟弟进门时,孙可望终于在马上要到边角的地方被王瑾连出一处双三。王瑾从来不下有禁手的棋。
艾能奇说:“爹成天拿着副围棋装高雅,结果下的都是五子棋。”王瑾下围棋只能比孙可望略强,和其他三个儿子下棋都是完败,一来二去,就变成专攻五子棋了。
王瑾笑着看了看李定国,没说什么,只点了点头:“好。”
不见面的时候时时想着,见了面倒没那么多话了。杂役倒上茶来,父子五人坐着叙话,反而私事说得很少,河南前线的事说得多。虹县战役的事,艾能奇说得够多了,王瑾已经不想听了。
中牟战役后,河南一直没有大打,这让王瑾觉得有些不安。虽说为什么不打的逻辑很清楚,明军、清军、曹军的行动都很合理,但有的时候,不合理才是合理,罗汝才也还罢了,崇祯和阿济格哪个像理性人。
这样的家庭聚会倒也罕见,翻来覆去,私事可说的不多,净是公事。要是李自成家这么聊天,那不奇怪,毕竟公事就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