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和稀泥(2/2)
是,尼堪按照惯例,开始和稀泥。
“国家正困难,大家都不容易,不让包衣筑城,就得余丁筑城,来我这里诉苦的人就更多了。我知会他们一声,把你家的包衣丁口数改了,下次就只抽一个了,这次就这么着吧。至于春耕的事,旗里的包衣借你一个,你管饭就行。”
尼堪只想赶紧把费新打发走。他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并不擅长政务,尤其是他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所以实在不想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可是在虹县受伤后,大夫说,他的身体没有一年半载不能彻底复原,所以这些鸡毛蒜皮还得一直管下去。
只要尼堪在沈阳一天,这些破事他就得管,虽然理论上来说,这样小的事情根本轮不到一个贝勒过问,可是熟人请托,谁能躲得了?尼堪总共管着十一个满洲佐领,甲兵也就七百来人,这是个标准的熟人环境,像费新这种有很多亲戚朋友的老甲兵,得罪他一个,就得有几十人听说你待人刻薄,今天得罪一个,明天得罪一个,这兵还怎么带,借他个包衣,赶紧打发走得了。
虽然尼堪的和稀泥式处理方法并没有完全达到费新心中的预期,但费新也见好就收了,毕竟两人身份差距悬殊,人家贝勒爷还能和和气气地跟你说话,是给你面子,要是给脸不要,非接着纠缠,那就不一定怎样了。好在多了一个包衣,儿子和侄子也能干一点活,邻里之间再互帮互助一下,春耕这关也算能过去了。
费新领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男人,看起来很瘦弱,不像干过农活的样子,但他总不能再回去找尼堪要求换人。好歹尼堪也是目前清朝在山海关外的最高负责人,就算现在没打仗,日常杂事也一大堆,抽空见费新一次已经很给面子了,还想再见第二回?
出了小南门,往西南走四十里,便是费新居住的苏家屯。此时浑河以南的地方还都是农田,正值春耕,田野中一派忙碌景象。
费新归心似箭,脚步也变得轻快了,那包衣倒也能跟上。天刚黑时,费新赶回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