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王和(2/2)
和没有这门手艺,费新倒不是那种能把干不了活的包衣扔出去冻死的人,但顶多也就是每天给点比猪食强不了多少的残羹剩饭,态度也绝对不可能好。
要是三百年后,费新绝对属于万恶的地主老财,但是现在,他还属于道德水平比较高尚的人。
因为今天要干活,所以费新破例允许老婆做干饭,但是也不忘了往里面多掺稗子,虽然他自己也在同一口锅里盛饭,他也一样不以为苦,沉醉在省了钱的快乐中。
王和没在家吃饭,因为他去给人家修房子,人家得管饭。
王和背着自己的家伙式,走在去雇主家的路上。大部分劳动力都下地去了,屯子里有点冷清,不少人家院里都立着两丈多长的木杆子,上面挂着大红的布幡,这是魂幡,挂幡的人家都是家里死了人的。按规矩,魂幡要在出殡的那天摘下来,由孝子举着走在前面引路,到了坟地,把幡撕碎了,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一人分一块。
但是这些人家都无法出殡,他们的亲人死在南方,尸首都就地埋了。
这些人里有不少人王和都认识,有凶恶的,也有和善的。这些人活着,让王和心里不安,这些人死了,也让王和心里不安。
做了二十多年包衣,又这么大年纪了,王和当然不会再有什么反抗的念头,只想一家三口太太平平地过日子。只是,恐怕很难太平了。
太平时节,谁闲着没事筑城呢?清军不是蠢蛋,他们筑城,就说明敌人快打过来了。
不管打来的是谁,王和对他们都没有多少好感,大明官军除了杀人数量不如努尔哈赤,别的也没好到哪去。对于暂时坐稳了奴隶的人来说,明军比清军更可怕,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尼堪这种有理智的统治者和费新这样的小地主,都只要他们干活,以虐杀为乐的变态终究还是少数,可大明官军要是打回来了,这些留着辫子的脑袋,都是要砍了报功的。
王和对于关内的巨变一无所知,他印象中的朝廷,还是当初萨尔浒之战时的那个朝廷。但是,既然清朝要用关内送来的壮丁,也就无法阻止关内的故事传到辽东。而有些故事,会传播得特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