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鼓声(1/2)
但这一夜终究是无事发生,而此时在京城,一场剧变正在发生。
夜晚的京城,到处是灯球火把,一队队兵在街上乱窜。
几乎城里的所有人都知道,清军败了,临走前要把整个城市都烧掉。皇太极之前并没有像另一时空的多尔衮那样,彻底“清空”京师内城,所以城里还有很多汉人百姓。然而,因为没有官府、没有宗族、没有教门、没有会党,这些人完全是一盘散沙,根本组织不起来。
人们只能靠紧闭门窗来维持虚幻的安全感,虽然谁都知道,火真要是烧起来,门窗能顶什么用,可是在这样茫然无措的环境下,他们也实在做不了别的。
突然,京城各处都响起了锣声,保长、甲长们扯着嗓子高呼:“都出来呀!”“守住街闸!”“在巷口领刀枪!”“准备水桶!”
清军占领京城之后,重新厘定了保甲制度,为了确保宵禁,各街巷都设置了街闸,到了晚上街闸关闭,整个城市就被隔离成了一个个小单元,便于管理。
每个保长手里都有一批长矛、腰刀之类的武器,谁也不知道这些武器是怎么来的。居民们被组织起来,防御街闸。
如果真的是清军发动进攻,这种程度的市民防御势必一击即溃。然而,那些来放火的人似乎就是街面上的地痞流氓,被居民们一顿石头板砖就击退了。也有一些地方放火成功了,城内有多处燃起火光。火虽然不大,但是也将京城居民们的怒气点燃了。仅有怒气当然不足以抵抗正规军,但是也导致许多放火的流氓无赖被打伤之后审都没审就被老百姓活活捅死了。
午门之前,硕塞正带着一批精挑细选出来的部下,念着他的台词。
“两国征战,百姓何干,此乱命也,儿臣不能奉诏。”
“今败局已定,非降不能全我女真种类,皇上犹定焚城之令,此策若行,恐令我族灭绝无噍类。”
“罪臣硕塞,于陛下驾前哭谏再三,然圣躬病体羸弱,不能明断。罪臣别无他法,只能行兵谏,一应罪责,皆由某家一体承担。”
一旁的苏克萨哈说道:“荀子曰:‘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陨社稷之惧也,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
苏克萨哈是努尔哈赤的外孙,他父亲苏纳是叶赫贝勒金台石的同族,是叶赫部中最早投奔努尔哈赤的人之一,娶了巴布泰、巴布海的同母妹妹。虽然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女的丈夫,却也是皇亲国戚,尽管屡屡获罪,可还是没有被皇太极彻底罢斥。苏纳在山东病亡了,另一时空曾打败过刘文秀的苏克萨哈现在才二十多岁,此时还没有军功,因此他是皇太极选定的能活下来的人之一。
午门是大开的,苏克萨哈带着士兵们冲到了金水桥边,见对面左边的贞度门打开了,一队士兵冲了出来,为首一人顶盔贯甲,身材魁梧,正是鳌拜。
鳌拜怒道:“苏克萨哈,你要造反不成?”苏克萨哈说:“国事艰危,皇上却一意孤行……”“少废话,纳头来!”
鳌拜是不知道剧本的人,他只管保卫皇太极的安全,大刀一挥,率领部下冲了上来,和苏克萨哈的人混战在一起。与此同时,在京城内外的各处要点,硕塞的人都在对仅存的功勋卓著的清军老兵进行定点清除,同时弹压被派去纵火的地痞流氓和少数清军士兵。
硕塞站在午门外,听着里面的喊杀声,心痛不已。但他毫无办法,有些人就算不由自己人来杀,也已经没有生的希望了。
天快亮时,硕塞军已经控制了全城。硕塞并没有解除市民的武装,正相反,他放手让市民武装去负责城内的治安。
硕塞连棺材都预备下了,鳌拜、索尼、图尔格、遏必隆、谭泰、图赖等一干没有死在卢沟桥之战的清军骨干,都被悄悄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