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牌坊(1/2)
矿长办公室里,四个人正等着朱由检。
朱由检不认得这四个人,但这四个人都认得他,这四位都曾经在京城做过小官,见过皇帝的面。
门开了,又一个人走了进来,向朱由检等人一拱手:“皇上,杨阁部,三位公公。”
这个人崇祯倒是认得,正是自己的表弟刘文炳。经过这一年时间,崇祯对好些事也看开了,没说什么“待汝不薄,何故背反”之类的屁话,只是平静地说:“何事?”
刘文炳尴尬地说:“曹帅请您回京。”
朱由检这才知道,他被移交给曹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新卫营的军官上报说他是个大人物,曹营没费多大力气,就查出他的身份了。
然而这件事报到罗汝才那里之后,罗汝才的批复却是:“照一般俘虏办理,注意不要让他死了。”
这么损的主意不是罗汝才能想得出来的,这是纳敏夫提的建议。当时皇太极还没收拾掉,不管哪家反王把崇祯握在手里,都很尴尬,不如让他在矿山待着,大家都省事,也教训教训他。
于是,崇祯就在矿山待了一年,孙传芳随时向上面通报,只有四营高层的十几个人知道这件事,像看猴戏一样看崇祯的矿工生活。
现在皇太极没了,也该考虑给大明送终的问题了。朱由检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知道罗汝才肯定不是请他回京城做皇帝。
朱由检问道:“你们现在如何?”刘文炳说:“三位皇子现居嵩山少林寺,皇后、贵妃、公主与巩、刘二家一到往江西依桂王居。”
“叔父一家安好否?”“桂王不善耕,以编篓、喂鸡度日,招赘一农家子为婿,业耕甚勤。王妃并后、妃、公主皆事纺织。生计穷困,然尚足维生。”
“好得很!好得很!”朱由检连连点头,“做太平农夫,幸甚,幸甚。”
巩永固在村塾教书,他十分多才多艺,不过现在能用得上的技能也只剩下识字了。刘文炳一家是这些流配贵族中谋生能力最强的,在崇祯当官之前,刘家人一直夹着尾巴过日子,过的是普通城市中产的生活。现在刘文炳开了间小小的杂货铺,家里人也教书种地,能凑合喝上一天两顿粥。
刘文炳又说了杨嗣昌、高起潜、王承恩、方正化四人家里的情况,大同小异,都是不知送到哪个犄角旮旯种地了。王承恩和方正化心里很坦荡,他们最多也就是贪赃受贿那点事,反正现在也没钱了,什么也不怕,他们俩不怎么担心自己,反倒是忧虑崇祯会被怎样对待。
杨嗣昌和高起潜就不同了,他们两个带兵出阵的时候,杀人放火的事情都没少干。虽然理论上来说可以把罪过推出去,说都是手下人背着他们私自做的,但如果审判他们的人不信,他们也只能认栽。
朱由检脱下了破烂的短衣,换上了一件朴素的新儒服。这么长时间没穿过好衣服,他都有点不习惯了。还是那句话,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管反贼们要杀要剐,反正他自己做不了主,那也不用惦记了,爱咋咋地吧。
广宁城的鼓楼前,王瑾看着眼前熟悉的牌坊。这座牌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用暗紫色沉积砂岩建造,三间四柱五楼式,单檐庑殿顶仿木结构,三丈来高,四丈来宽,翘檐、通枋、栏板、斗拱等俱全,间饰人物、四季花卉、鲤鱼跳龙门、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龙、五鹿、海马朝云、犀牛望月、喜禄、长寿、封侯等浮雕,坊额竖刻“世爵”二字,横额刻有“天朝浩券”。
最扎眼的,是坊额上的一行字:“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
王瑾拍了拍精美的牌坊:“若遭鞑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李成梁好大的功劳啊。当年高淮乱辽,我虽未亲历,但我的父母可深受其害,那时李成梁与高淮沆瀣一气,把辽东军民盘剥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