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崇政殿(1/2)
费新走后三天,王瑾来了。
闯军接收沈阳的兵马不多,只有不到一万人,王瑾作为主将,郝摇旗、塔天宝担任副手。
接收沈阳的过程异常平静,城门大开,闯军由西城墙南边的怀远门,也就是俗称的大西门入城,清朝的文职人员在前引导,如同普通的换防一般。
和当初进京时的节目一样,沈阳百姓摆设香案,跪拜道旁,欢迎闯军,有了阿敏的衬托,沈阳城内的汉人无论是一直受压迫的底层包衣,还是一度跻身统治阶级的汉军旗人,现在的确是真心实意地欢迎闯军,但要重建这座已经沦陷了二十二年的城市的秩序,还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解放者怎么都是好的,官府干什么都是错的。好在沈阳居民对于新官府现在也没有多少期望值,“管教大小都欢悦”是难了些,但做个正常的官府还是容易的。
现在看来,阿敏之乱的幕后黑手是谁已经很清楚了,阿敏一走,屯齐就把尼堪放了出来,沈阳变成了两个人一起主政,这还不够明显吗?
济尔哈朗投降之后,交代了大量关于阿敏之乱的内情,洛讬和固尔玛珲这两个蠢货,其实一直在受济尔哈朗的指点,济尔哈朗自然也不是真正的策划者,放出阿敏是出于皇太极的授意。
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活下来的满洲兵多一个“抗击阿敏,保护汉军旗人”的功劳,也是为了皇太极让清朝“善终”的计划能够执行得更顺利,阿敏作乱,辽东老家情况不明,会严重扰乱入关清军的军心,在这样的一片迷茫中,才能让人盲从皇太极的决定。
不过王瑾觉得,还有一个原因:皇太极就算败了,也得败得有气度。皇太极在卢沟桥临阵先逃,又有屠焚京城的命令,以此来自污名声,把这场战争彻底定性为他为了一己之私争权夺利而发动的叛乱,手把手地教活下来的年轻的或底层的旗人反抗自己。但在此之前,他至少还要证明一下自己,就算自己只能作为一个失败者成为李自成、王瑾的陪衬,也至少得证明,自己比阿敏这种货色强出百倍。他以汉军旗引路征服中原的政治眼光,比他父亲努尔哈赤也高出倍蓰。
因为还活着的满人基本都撤走了,城里显得有些空荡。王瑾还是骑着纳敏夫的那匹白骆驼,缓缓地走在街头。沈阳城并不大,从怀远门进去走一里地就到皇宫了,经过二十多年时光流转,沈阳城内的建筑大量改建,和王瑾记忆中的样子已经大不相同了。
沈阳夏日的气候比南方好得多,王瑾对嘉定湿热的气候很不适应,回到故乡之后舒服了许多。他扭头对身旁的李来亨说:“在南方时,常有腐儒说,是因为天灾,因为气候严寒,才让大明扛不住了。虽然比那些认为全怪反叛贼性不改的要高明些,实则也只是没蠢透而已。再冷能冷得过辽东?大明官府在的时候种不出粮食,努尔哈赤在的时候种不出粮食,皇太极当了汗之后却种得出粮食,陕西也是一般,大明官府在的时候种不出粮食,纳敏夫来了,却种得出粮食,难道是因为皇太极、纳敏夫会呼风唤雨吗?”
李来亨说:“虽然听您说过不少辽民生计之事,可真要是管起来,心里还是没底。九连城地近朝鲜,又挨着安置女真人的宽甸,我带的这三百人里没几个能管民政的,真怕出什么乱子。”
王瑾说:“朝鲜义军拿下了义州,那边的民生改善了不少,短时间内朝鲜的逃人不会很多。虽然你手下没什么文职,但事情也不复杂,东海三部的人之前感染天花,人口大减,搬入宽甸之后会安定很长时间。归降的汉军旗人,当作一般军户对待就是了,没多大差别,凡人九成九是随波逐流,太平日子一到,该种地种地,只要不瞎折腾,什么乱子也不会有。文官也不是生来就会管民政,科举又不考这个,还不都是上任之后现学的,你带去的军官基本上都识字,那就没什么不能学的,过个一年半载,自然该会的都会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