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六百一十三章 援军(4/5)

目录

方,占领大片地区是不太现实的。这都不是能不能打得过的问题,而是深入戈壁滩沙漠腹地后会不会饿死的问题……几十万大军派出去容易,但是后勤跟不上,当地又缺乏粮食的情况下,这几十万大军派出去后想要不饿死,那可就难了!因此帝国在西域方向的扩张主张的是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攻占一个绿洲,屯垦一个绿洲,然后再向下一个绿洲进军,如此周而复始,一直杀到七河地区,直接把准格尔人的老巢都灭了。而哈密,就是大楚帝国如今最重要的目标,为此不惜派出了第四骑兵军这种绝对主力。而除了第四骑兵军顶在最前方征战外,后头还有若干部队开始出塞并驻防瓜州等沿途城镇,以维持后勤线。第八十六骑兵团,就是从后方调过来的部队之一。他们的前身是在东掳战争期间的后期匆匆建立的一支暂编骑兵营,最开始的时候兵力不过两百多归顺的蒙古骑兵。后来他们和其他骑兵部队进行了整编,最后整编为第八十六骑兵团,归属第二十二骑兵师所辖,所辖的兵源也是进行了调整,和第二十二骑兵师其他友军一样,所属兵力都来自于辽东省。辽东省拥有水草丰美的辽河套地区,这地方可是帝国目前本土腹地里最重要的放牧之地,帝国多次对当地进行调整,迁移了一大批民众前往当地放牧,而且采取的还是定牧制度。如此,辽东省因为有辽河套地区的存在,不仅仅成为帝国重要的军马供应地,也是帝国的重要骑兵供应地。目前帝国一共有八个独立骑兵师的骑兵都来源于辽河套地区,如此也导致了辽东省虽然人口不多,但却为帝国提供了数量最多的骑兵。顺便一提,因为地方方言,生活习惯、异地服役等原因,为了便于指挥和管理,大楚帝国的每一支部队,都拥有固定的兵员补充地区。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是如此,甚至就连海军那边都差不多。比如正在前线作战的第二步兵师,其兵员补充地就是楚北省,也就是说第二步兵师,只在楚北省里征召新兵并进行补充,除非极端特殊情况下,否则是不会补充其他省份的新兵的。而第二步兵师里,下属各营团也会进行区分,基本上以府为单位进行兵员补充。没办法,这年头的官话可没有全面普及,很多人根本不会说官话,如果把语言不通的士兵们编在一起,那么沟通起来就是鸡同鸭讲……尽管这样会导致军队内部出现地方主义,但是总体来说问题不大……因为这些措施只局限于士兵以及士官。军官是不包括在内的,而且军官如今任职限制还要更大一些,除了不能在家乡任职,也不能在老家兵员为主要构成的部队里进行服役。比如第二步兵师的军官们,从少尉到少将,就没一个楚北人。而一支军队里,军官才是核心,没有军官的命令,军队其实乱不起来。再加上军方一直都在坚定的实施扫盲班政策,所有新兵进入军内后都需要进入扫盲班内进行学习,这个过程里自然也少不了忠君教育。大楚帝国的军队里,可是有军政官的,这些军政官天天屁事不干,就混在军内搞忠君教育玩洗脑……长久下来,地方主义暂时还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当然,风险还是很大,对此帝国军方高层已经有计划进行改革。等到未来基层教育更加普及,官话也普及之后,新入伍的新兵们都能说官话,没有异地士兵构成障碍的时候,那么就是打破地方局限的时候了。至于现在,任重而道远的情况下,两害取其轻,毕竟如今的大楚帝国正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而这种情况下军队反派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因此所谓的害处是能够控制并接受的。更重要的是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这从第八十六骑兵团也能够看的出来,尽管这个骑兵团并不是楚军里的主力骑兵部队,而是属于众多二线骑兵部队的一支。但是接到前方运输队遭到袭击的报告后,第一时间就晋级集合并出动了。然后他们一路快速行军,在当天傍晚时分就来到了第二辎重团下属第一营的临时营地。第一营遭到准格尔骑兵袭击后,为了避免意外主动选择了就地驻防,并没有冒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大明皇长孙 修仙从己未津门开始 龙族:重生归来我路明非屠神证道 明末之席卷天下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老衲要还俗第二部 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 史上第一败家子 大佬从修真界穿回来了